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叫陶朱(古中国新运城之)

时间:2023-11-04 09:59:04阅读:

初仕越,范蠡不只是审事明透,言必有中,马上就被越王器重。而且求贤若渴,很快就找到一位位微才广的大学者。其人善计算而精研,并且研必有果,因此国人送号“计然”范蠡不耻下问,拜这位计然先生为老师。在这位老师跟前,他学到了《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七策,仅以五策献给越王,越国的面貌就焕然有起色了。

越王勾践三年要出兵伐吴,范蠡认为,勾践初上台已在携李地方射伤致死吴王阖庐。吴人本怀仇恨,如果现在又无故加兵是没有好下场的。所以说:“不可,”越王勾践不听,结果--自焚,在夫椒地区,被吴水兵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仅余残兵败将五千人,龟缩在会稽越王城还被吴兵围了个飞鸟难出。越王勾践垂头丧气地向范蠡道歉说:我不听你的话故致于此,现在可怎么办啊?范蠡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大王切莫灰心,事在人为,现在除了收拾人心,节俭用事外,还可以利用胜利者的通病——骄傲滛逸情绪,不妨暂屈九重之尊,向他请降。不妨低声下气地向他说恭维话,送美女财帛给他,万不得已的时候,大王甚至可以去为奴作婢服侍他,只要能讨得吴王的欢心,那时候咱们就可以东山再起,伺机复仇了。越王勾践按照范蠡的意见办事,果然骗得了吴王夫差的宽赦,经过卧薪尝胆,养精蓄锐,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举来吴,洗雪前耻。

越灭吴后,吴王也效尤越王,极尽恭维巴结之能事,请求放他回家作庶人。勾践好了伤疤忘了痛,竟为之心动。多亏范蠡在一旁高呼:“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越?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在范蠡极力阻挠之下,吴王的复仇阴谋破灭了,遂自杀。

在识人方面,范蠡的慧眼也值得重视。尽管灭吴以后,越王勾践视范蠡为中流砥柱,官封上将军,位极尊崇,可是,积数十年之经验,他早看透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遂下急流勇退,不再作官之决心。

范蠡离越以后,隐迹江湖,四海为商,积资巨万,成了列国闻名的大富翁。不过列国所闻的名不是范蠡,而是:在越为少伯,在齐为鸱夷子皮,在楚为范伯,运城盐池名扬天下,在计然和尚的指点下,范蠡到运城陶村为陶朱公,是范蠡隐埋真名实姓以后不时变化着的“号”

范蠡在河东居住的时间是很长的,他住过的村庄,尽管是移斗转,寒来暑往,据今已有两千三四百个春秋,尽管秦汉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清,民国迄今,运城沿革变化无常,陶村还是陶村。为什么这样雷打不动呢?因为陶朱公范蠡既能不吝指教前来叩问生财之道的临猗富商猗顿,教他贩卖盬盐,多养五牧,从而发了财,临猗人为了纪念范蠡和猗顿,给他们两个塑的泥像至今还保存在王寮村。

在山西运城市陶村镇西门外,东西大路北面的高地上,有陶朱公墓,前有“《越名臣》碑楼一个。据《山西通志》和《安邑县志》古迹部分载记:陶朱公墓在陶村西,相传范蠡归齐相印怀其重宝,间行至此卒而葬焉…………”

由于陶朱公与西施的事迹广为传颂,一生精明不凡,言必有信,经商得法,致富有窍,干事必成,又有雄才大略而成为巨富商人成为华夏大地最早启蒙者,所以驰名天下,被称为商圣而代代流传至今。人们把他住过的这个村镇叫陶村镇,他的致富之路首先是慕名盐池而参与贩盐,在计然和尚的推荐下:来到运城一举成名天下知,至死就没有离开过河东,也为盐池的潞盐走向四方而立下汗马功劳,达到利国利民利已,经商有方,富后不忘积福行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商业的带头人,便在陶村镇西门外的高地上修成了陵墓,至今保存完好。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