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朝代以及不同的时期,人们的审美标准和流行的时尚是有着一定的差异的,就像唐朝时期的人们“以肥为美”,当然,这里的肥是指身材的丰腴,可不是单纯的肥胖,而现如今人们更喜欢凹凸有致,相对来说比较苗条的身材,再就是衣着服饰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例如宋朝时期的襦衣、褙子,清朝末年的长袍马褂,可谓是各有各的特色和优势,也有着不同的魅力,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封建旧社会的习俗,就像我们熟知的女子裹足,这是糟粕的封建思想和压迫女性的陋习,那当时的女子裹足仅仅是为了好看吗?其实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原因,你可知道?
裹足又称缠足,在封建王朝历史上已经有了近千年的历史,要是缠足具体的开始时间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有说最早始于夏禹、商代,也有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而有明确记载和相关的说法则是在宋代。
缠足的行为虽然很早就有,可是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认知或是传统风尚,一直到了北宋后期才逐渐形成,后来又兴起于南宋,等到了元代,缠足则向纤小的方向发展,讲究脚缠的越小越好,这种思想和做法持续到明清时期并进入鼎盛期。
要说缠足缠到什么程度最好呢?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三寸金莲”这个词,这个词就表达了缠足的最高境界,小脚只有三寸,穿的鞋也是特质的小鞋,不像现在有统一的尺码标准,可以根据自己脚的大小任意选择,当时的女子要想选择合适的鞋子可不容易,她们必须要限制自己脚的生长。
在元代之前还没有严格的尺寸要求,只是要求缠足,可是渐渐的人们以“三寸”的长度为标准,来评判女子的脚是不是好看,是不是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三寸之内可称“金莲”
过了三寸不超过四寸为“银莲”,可要是超过了四寸那就是裹脚失败,被人们嘲笑为“铁莲”,这是很让女子没面子的说法,所以很多女性为了让自己的脚达到人们审美认知中的“好看”,不惜一切代价去控制其长度。
那旧社会的女子坚持裹足真的只是为了好看吗?其实这背后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原因,首先就是来自统治阶层的“潮流”,这种潮流始于宋代,因为宋朝的公主普遍缠足,而且有人还以此自称是荣福帝姬。
再就是个别时候脚大脚小还会成为判断是不是公主的一种方式,所以说缠足在底层百姓眼中就是一种尊贵的象征,也是不一样的审美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人们所接纳,并且普遍流行于社会。
其次就是受传统封建礼制的影响,这也是父权制社会“男尊女卑”观念增强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要知道在宋朝的时候曾诞生“程朱理学”,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理学大师程颐,他提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这样的说法被世人奉为圭臬,而女子缠足恰好是不利于行走的,自然容易被管束,所以说宋朝理学的出现和推广推动了缠足的产生或兴起,同时还有记载,在朱熹在主政地区强制推行缠足,限制女子的自由和权利,“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的旧社会枷锁被施加在女子的身上。
最后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原因,那便是旧社会的畸形审美,当时的男子认为只有拥有小脚的女子才算是“合格”的,不管是因为长时间的审美标准影响,还是封建社会的丑陋观念,人们的观念中只认可“三寸金莲”
甚至到了后来已经成为女子嫁人的一个标准,要是没有缠足是会被认为不守礼数,缺乏教养的,未来也很难嫁人,所以就算女子不喜欢缠足为了自己的声誉和父母的面子,她们也都不得不这样去做。
话说回来,这封建社会的陋习最终的受害者终究是女性,她们要为当时畸形且病态的审美改变自己,要忍受不该忍受的痛苦,即便在当时还是有不少的女性不愿意这样做,敢于和世俗对抗,但当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为了自己的后半生的命运,她们也不得不妥协,那你可知这缠足究竟多么难熬,又有怎样的程序?
首先我们要知道缠足的目的在限制脚的成长,并把已成长的脚折弯,所以缠足的年龄自然是越小越好,这样脚更容易裹小,可是也不能太早裹足,担心脚裹早了导致孩子不会走路,同时裹脚的疼痛确实是无法忍痛,哪怕是大人也未必可以忍受,更别说年幼的孩童,所以一般都在女子会走路以后才开始裹脚,大部分都是在四五岁的时候开始。
而要想把脚裹小可是非常不容易的,毕竟这是人体的一部分,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长大,要是若是强行改变其形状和大小自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行,所以裹脚要用到很多东西,例如裹入碎瓷、夹竹片固定、石板压迫以改变形状,还有长长的裹脚布,在这期间往往会出血或是溃烂,大人会用剪刀将多余的肉剪去,然后再用浸泡药物的裹脚布缠上。
有的人可能一缠就是十几年,时间长的几十年的也有,此间要忍受腐烂、愈合的循环过程,更难受的是要面对脚会腐臭的情况,要不然说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呢,原因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