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中药拉肚子的原因
喝中药拉肚子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正常的排毒反应 一般在服用中药初期,可能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加、色黑、味臭、质粘、量多等情况,部分人腹中还可听到咕噜咕噜声,这些均属于正常排毒反应。根据不同病情,短则1-2周,长则4-5个月,绝大多数患者都可转缓。但一般不会出现水样便的情况。
中药本身的泻下作用 一些中药具有泻下的功效,如泄热通便型的大黄、芒硝、番泻叶等;泄水逐饮型的葶苈子、甘遂、芫花等。此外,清热解毒类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等,凉性往往较大,有一定泻下作用。若处方中使用较多滋阴养血药物,也会增加肠道水分,出现滑肠、拉肚子的情况。
患者自身体质因素 患者本身体质偏于虚寒,而抗肿瘤药多数以清热解毒、抗肿瘤为主,且抗肿瘤的方子药量较大,难以平衡,加上患者体质虚弱,胃肠道过于敏感,很容易在服药初期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多数肿瘤患者都有脾胃虚弱的情况,服用清热泻火药,或者食用不当食物则容易损伤阳气,引起腹泻和食欲不振。
药物保存不当 很多人选择代煎中药,代煎一般是几副药一次性煎好,拿回去一天吃两袋。如果储存不当,比如没有储存在冰箱冷藏室,就可能会造成拉肚子。
二、哪些中药成分可能导致拉肚子
以下这些中药成分可能导致拉肚子:
泻下通便类 牵牛子,其性味苦寒,有毒,所含的牵牛子甙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能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强烈的泻下。大黄,善荡涤胃肠,峻下实热,走而不守,其所含结合蒽醌为泻下主要成分,能刺激大肠,增加蠕动而排便。郁李仁,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含苦杏仁甙、脂肪油等,具有润滑性缓泻作用。甘遂,有毒,所含成分能强烈刺激肠粘膜,引起炎症性充血和蠕动增加,造成峻泻。巴豆,性味辛热,有大毒,峻下寒积,其泻下作用主要是由于巴豆油在肠内遇碱性肠液,析出巴豆酸,刺激肠道,使分泌和蠕动加强所致。
其他可能致泻类 生栀子,如果病人胸口烦热,不怕冷,但喝下带有生栀子的药方后腹泻,可能是脾胃阳虚的表现。熟地黄、生地黄,脾胃虚寒或寒湿的人服用生地黄容易腹泻,服用熟地黄容易胃胀不适。麦冬、天冬,养阴药,多用于治疗口干、津液不足的病人,但脾胃不好的人会出现腹泻。白芍、赤芍,服用芍药出现腹泻的情况在女性中较多,具体原因仍在总结临床经验。玄参,用于治疗咽炎,偶尔也会导致病人服用后腹泻。
三、喝中药拉肚子与个人体质的关系
个人体质在喝中药拉肚子这一现象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患者本身体质偏虚寒,胃肠道很敏感,平时吃了寒凉或辛辣油腻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比如老年人、儿童、或劳累过度、酗酒、忧思日久的成年人,以及常年饮食不规律、无节制的人,这些人的脾胃通常比较虚弱。脾胃虚寒的患者通常有以下表现:面色暗淡发黄,舌淡白胖大、两边有齿痕、苔白,没有食欲、平时容易胃痛、腹胀、怕冷、大便稀,体型瘦弱或虚胖。这些患者在服用中药的初期,尤其是空腹喝药的情况下,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大也会导致腹泻。
四、如何避免喝中药拉肚子
为避免喝中药拉肚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用药 如果服用的中药中含有容易导致腹泻的通便药,如大黄、芒硝、郁李仁等,可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适当减量或去除。
注意饮食 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 一般来说,补益作用的方剂宜饭前服用,泻下作用的方剂宜空腹服用,安神助眠作用的方剂宜睡前半小时服用,而其他作用的方剂宜在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服用,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避免消化道的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 服药后密切观察自身情况,若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评估其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轻度腹泻可继续观察,严重腹泻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五、喝中药拉肚子的案例分析
杨女士是一位肠癌患者,2020年7月确诊肠癌并做了8次化疗加靶向治疗。治疗结束后,因担心复发,找中医师开了半个月的中药。服药第一天没反应,第二天开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一天7-8次,水样便,有点脱水。后来咨询医生,考虑肿瘤患者用药偏于寒凉,且药性较大,建议煎煮中药时加几片生姜护肠胃,同时减量服药。按照这个方法,患者拉肚子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能继续服用中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