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叫员外(为什么古代有钱人被称为“员外”?)

时间:2023-12-09 07:42:08阅读:

略懂帝这两天看古装电视剧,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大户人家的男主人往往被称作员外,突发好奇心,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员外也是一个有故事的词语。

员外一词,最先出现在这个官职中,员外的意思就是“定员之外”、“正式编制之外”

古代皇帝出门,除了正规部队保护,还有一些贴身的保镖护驾,这些贴身保镖骑着马,也不讲究队形,在皇帝身边晃悠,这就是所谓的。跟随皇帝,时不时也会回答一些皇帝咨询的关于国计民生的问题,类似于顾问。

其实,皇帝有专门的智囊团,智囊团中的智囊叫做,日常工作就是在皇帝身边呆着,随时准备回答皇帝咨询的问题,顺带给皇帝出谋划策。那些点子多、办法多,懂得多,颇得皇帝欢喜的叫做,意思是常侍中的佼佼者,智囊中的战斗机。

曹魏时期,将和这两种职能相近的官职合并,叫,“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

虽然没什么实权,但可以经常在皇帝身边晃悠,是个肥差,一般安排丞相的儿子、太师的侄子这些朝中显贵的实在亲戚担任。后来,需要安排的人越来越多,不得不扩招。扩招的这部分叫做,以示这些人没有正式编制,不是正式工。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尚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设四个司,司长叫做,又在郎中之外设,作为郎中的副手,辅助郎中开展工作。在这里,“员外”一词表达的意思是“地位低于郎中”,以表示员外郎是郎中的副手,而不再表示没有编制。

综上所述,员外的意思是“编制之外的”,“地位低于……的”

到了明朝,卖官鬻爵横行,只要有钱,就可以买个官当当,叫做“捐官”慢慢供给逐渐赶不上需求,许多人花了钱,也只能买个像这样的编外官职,表示他们是正式编制之外的临时工,地位比不上通过科举被录用的公务员。这种临时工不用上班,不领工资,当然也不用背黑锅,更加像一个荣誉称号。

慢慢的,员外越来越多,一板砖砸下去,砸死十个有钱人,可能就有九个是员外。老百姓也懒得区分,管你有没有员外的身份,看见有钱人一律称员外。地主老财也很高兴,毕竟员外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所以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称呼。

员外这个称呼是在明朝成为有钱人的通用称谓的,而明朝又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鼎盛时期,所以,这一现象被反映在小说里。比如《水浒传》,虽然说得是宋朝的事情,但因为成书在明朝,所以里面就有很多员外。还有西游记,虽然是唐朝的事情,但也因为成书在明朝,所以里面也有了若干员外。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