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为什么拉的粑粑是黑色的:大便呈黑色,原因多样,包括饮食、药物、疾病等

时间:2024-10-02 07:31:26阅读:

一、拉黑色粑粑的原因

大便呈现黑色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主要可分为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两类。

(一)生理因素

饮食因素

食用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当食用较多动物肝脏、血制品(如鸭血、猪血)、瘦肉等食物时,这些食物中的铁元素在肠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容易形成黑色的硫化铁,从而使大便颜色变黑。例如,一个人如果连续几天大量食用猪血制品,就可能出现黑色大便。此外,像菠菜等含铁量较高的蔬菜,食用过多也可能影响大便颜色。还有一些黑色或深色的食物,如黑木耳、紫薯、桑葚、黑芝麻、黑米等,其中的天然色素在消化过程中可能导致大便变黑。如果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大便颜色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

药物因素

服用铋剂:对于患有幽门螺杆菌病、急慢性肠胃炎等疾病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含铋剂的保护胃黏膜药物,如复方铝酸铋片(胃必治)、枸橼酸铋钾(丽珠得乐)、枸橼酸雷尼替丁胶囊(瑞倍)、复方铝碳酸铋(治胃灵)、胶体果胶铋等。铋剂在肠道内会使大便发黑发暗,呈黑褐色,这是正常的药物反应。

服用铁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的病人通常会服用铁剂,像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富马酸亚铁等。口服铁剂后,大便会发生黑褐色变化,这也是正常现象。

服用中药、中成药:部分中药、中成药的成分会使大便变黑,主要呈灰黑色、黑褐色,一般为软便或软条状,但具体的药物成分因药而异。

(二)病理因素

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这是导致黑色大便(柏油样便)最常见的原因。当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发生出血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中的铁经过胃酸的作用形成硫化铁,从而使大便颜色发黑。例如,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当溃疡侵蚀到血管时就可能引起出血,导致黑便。此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常见于肝硬化患者)、急性胃炎、食管癌、胃癌、贲门黏膜撕裂、食管异物等疾病也可能引发上消化道出血,进而出现黑便。如果出血量较大,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短,黑便可出现暗红色,甚至鲜红色;若出血量少,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则会出现稠厚黑便。

下消化道出血:少数下消化道出血情况也可出现黑便,如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绞窄性肠梗阻、美克耳憩窒等。虽然下消化道出血相对上消化道出血导致黑便的情况较少见,但也不容忽视。

血液疾病

某些血液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身体容易出血,进而可能出现黑便。例如新生儿出血症,由于新生儿体内凝血因子缺乏,可能会有消化道出血而出现黑便;血友病患者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身体各部位容易出血,包括消化道出血;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受影响,也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导致黑便;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同样可能有出血倾向而引发黑便;血小板减少及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出现出血情况,若消化道出血则会导致黑便。

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

败血症、伤寒等全身感染性疾病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消化道黏膜受损出血,从而出现黑便。另外,新生儿吞入母亲产道血或乳头破裂的血,鼻、咽、齿龈出血后吞入等情况,血液经过消化道也可能使大便变黑。

二、可导致黑色大便的疾病

(一)消化道疾病

上消化道疾病

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当溃疡发展到一定程度,侵蚀到血管时就会引起出血。例如,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受损,溃疡面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肠道后,经过消化过程,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大便变黑。患者除了有黑便症状外,还可能伴有上腹部疼痛,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胃溃疡多在进食后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多在空腹时疼痛;还可能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的溃疡不愈合还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贫血等情况。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这种情况多见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使食管和胃底的静脉回流受阻,静脉扩张、迂曲。当这些曲张的静脉破裂时,就会引起大量出血,血液进入肠道后导致黑便。患者可能有肝硬化的病史,如长期饮酒、慢性肝炎等病因导致的肝硬化。除了黑便外,还可能出现呕血、腹水、脾大等症状。如果出血量较大且迅速,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

胃癌

胃癌是一种严重的消化道肿瘤。肿瘤组织可能侵犯胃内的血管,导致出血,从而出现黑便。早期胃癌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除了黑便外,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晚期胃癌还可能出现腹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水等症状。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腌制、烟熏食物)、遗传因素等。

急性胃炎

多种因素可引起急性胃炎,如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酒精、应激等。胃黏膜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发生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胃黏膜出血,出现黑便。患者通常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还可能伴有食欲减退、发热等症状。如果是药物引起的急性胃炎,一般在用药后不久就可能出现症状。

贲门黏膜撕裂

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剧烈呕吐之后。呕吐时胃内压力突然升高,导致贲门处的黏膜撕裂,引起出血,进而出现黑便。患者在黑便之前通常有剧烈呕吐的经历,可能伴有上腹部疼痛、呕血等症状,呕血的颜色可能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

食管异物

当食管内存在异物(如鱼刺、骨头等)时,异物可能损伤食管黏膜和血管,导致出血。血液进入肠道后使大便变黑。患者有明确的异物吞咽史,可能会感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当异物损伤血管引起出血时就会出现黑便等症状。

下消化道疾病

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这是一种严重的小肠疾病,病因可能与感染(如C型产气荚膜杆菌)、过敏等因素有关。小肠黏膜发生出血、坏死等病变,导致肠道出血,出现黑便。患者除了黑便外,还可能有腹痛、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腹痛通常较为剧烈,多为持续性疼痛,腹泻的粪便可能带有脓血,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等并发症。

绞窄性肠梗阻

肠梗阻是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的疾病,当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时,肠管的血运受到影响,肠壁缺血坏死,导致肠道出血。患者有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的典型症状,腹痛呈持续性且剧烈,呕吐物可能为血性,出现黑便也是由于肠道出血所致。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美克耳憩窒

这是一种先天性的消化道畸形,是胚胎时期卵黄管退化不全所致。憩室黏膜可能含有异位的胃黏膜或胰腺组织,容易发生炎症、溃疡,进而导致出血,出现黑便。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当憩室出现并发症(如出血、炎症、穿孔等)时才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如腹痛、黑便等,腹痛的性质和程度因人而异。

(二)血液疾病

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由于体内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在消化道出血时就会出现黑便。这种疾病多发生在出生后2 - 7天内,除了黑便外,还可能有皮肤瘀斑、脐部渗血、颅内出血等表现,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其原因与新生儿肠道内维生素K合成不足(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以及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等因素有关。

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分为血友病A(缺乏凝血因子Ⅷ)、血友病B(缺乏凝血因子Ⅸ)。患者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轻微的创伤就可能导致出血不止。当消化道黏膜受到轻微损伤时就可能引起出血,出现黑便。患者可能有家族遗传史,除了黑便外,还可能有关节出血、肌肉出血等症状,关节出血可导致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

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等凝血异常。患者容易出现出血症状,当消化道出血时就会有黑便。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热可能是由于白血病细胞释放致热物质或继发感染引起,贫血是由于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肝脾淋巴结肿大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的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差,容易出现出血症状,消化道出血时可出现黑便。患者还表现为贫血(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感染(发热、咳嗽、咽痛等)等症状。其病因可能与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等)、放射线、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血小板减少及过敏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止血功能受到影响。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而出现黑便。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能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过敏性紫癜患者除了黑便外,还可能有皮肤紫癜(多见于下肢和臀部)、关节痛、腹痛等症状,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

败血症

败血症是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病原菌及其毒素可能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包括消化道。当消化道黏膜受到损伤时就可能出现出血,导致黑便。患者通常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还可能伴有皮肤瘀点、瘀斑、肝脾肿大等表现。败血症的发生多与患者免疫力低下(如长期患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皮肤黏膜破损(如烧伤、创伤等)等因素有关,病原菌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伤寒杆菌在肠道内繁殖,可引起肠道黏膜的炎症、溃疡,当溃疡侵犯到血管时就会导致出血,出现黑便。患者有持续发热(体温呈梯形上升,数日后达到高峰,然后持续数周)、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玫瑰疹、肝脾肿大等症状。伤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伤寒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源等。

三、饮食对大便颜色(黑色)的影响

(一)含铁丰富食物的影响

动物肝脏和血制品

动物肝脏(如猪肝、牛肝等)和血制品(如猪血、鸭血等)富含铁元素。当人体摄入这些食物后,铁元素在肠道内会与硫化物发生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铁,从而使大便颜色变黑。例如,一个人如果一次食用了较多的猪肝或者猪血,在接下来的1 - 2天内可能会发现大便颜色变黑。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停止食用这些食物,大便颜色通常会在1 - 3天内逐渐恢复正常。而且这种由食物引起的黑便,除了颜色变化外,大便的形状和质地一般不会有太大改变,通常为正常的软便或成型便,也不会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其他含铁食物

除了动物肝脏和血制品外,瘦肉也是含铁量较高的食物。此外,一些蔬菜如菠菜也含有一定量的铁。当大量食用这些食物时,也可能会对大便颜色产生影响。不过,由于这些食物中的铁含量相对动物肝脏和血制品可能较低,所以对大便颜色的影响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但如果长期大量食用,也可能导致大便颜色变深甚至变黑。例如,素食者如果长期大量食用菠菜等含铁蔬菜,可能会出现大便颜色较深的情况。同样,只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大便颜色就会恢复正常。

(二)黑色或深色食物的影响

黑色食物

像黑芝麻、黑米、黑木耳、紫薯、桑葚等黑色或深色食物,它们含有天然的色素。这些色素在经过人体消化系统的过程中,可能不会被完全分解吸收,从而使大便染上颜色,呈现黑色或深色。例如,食用大量黑芝麻糊后,大便可能会变成黑色。这种情况下的黑便通常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伴随其他异常症状,而且在停止食用这些食物后,大便颜色会逐渐变回正常。不过,由于这些食物中的色素对大便颜色的影响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如消化功能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所以有些人可能食用较少的量就会出现明显的大便颜色变化,而有些人则需要食用较多量才会有变化。

四、药物引起黑色大便的情况

(一)铋剂

铋剂的作用机制与常见药物

铋剂常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保护胃黏膜。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常见的含铋剂药物有复方铝酸铋片(胃必治)、枸橼酸铋钾(丽珠得乐)、枸橼酸雷尼替丁胶囊(瑞倍)、复方铝碳酸铋(治胃灵)、胶体果胶铋等。当患者服用这些铋剂药物时,铋剂会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铋,从而使大便颜色变黑。这是一种正常的药物反应,只要患者按照医嘱正常服用铋剂,出现黑便不必过于担心。一般在停止服用铋剂后,大便颜色会在1 - 3天内逐渐恢复正常。

铋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虽然铋剂引起的黑便是正常现象,但在使用铋剂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铋剂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过这些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微。此外,铋剂不能长期大剂量使用,因为铋在体内有一定的蓄积性,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对神经系统、肾脏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在使用铋剂治疗疾病时,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定期复查,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二)铁剂

铁剂的作用与常见药物

铁剂主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等疾病。铁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当人体缺铁时,会导致贫血等健康问题。常见的铁剂包括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富马酸亚铁等。口服铁剂后,铁剂在肠道内被吸收的过程中,会与肠道内的硫化物发生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铁,从而使大便颜色变黑。这是铁剂治疗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只要患者按照医嘱正确服用铁剂,出现黑便不需要惊慌。一般在补充铁剂使体内铁元素达到正常水平,停止服用铁剂后,大便颜色会逐渐恢复正常。

铁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铁剂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铁剂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不良反应。为了减轻这些不良反应,可以在饭后服用铁剂,或者将铁剂分成小剂量多次服用。此外,铁剂不能与茶、咖啡等同时服用,因为茶和咖啡中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同时,服用铁剂期间,应该定期检查血常规等指标,以评估铁剂的治疗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三)中药和中成药

部分中药成分的影响

一些中药和中成药的成分会使大便变黑。例如,某些含有炭类药物(如蒲黄炭、血余炭等)的中药方剂,炭类药物在肠道内可能会使大便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