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红楼梦为什么叫石头记:《红楼梦》名为《石头记》的原因及意义

时间:2024-10-01 07:26:34阅读: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的原因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主要原因在于小说开篇所讲述的神话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女娲炼石补天,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此石经煅炼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后来,它遇见一僧一道,求他们带它去红尘中经历一番。红尘梦尽,这块石头回到青埂峰,石身记满它下凡经历后的种种事情。空空道人将这石头上记述的故事抄了下来,因此才有了这部小说。从这个故事来看,“石头记”之名,字面意思是记在石头上的故事。但从思想内容来看,它另有蕴意。脂批常常称宝玉或作者为“石兄”,而在书里,作者也时常以石头自称。也许曹雪芹喜欢石头,也许曹雪芹觉得宝玉像石头,贾宝玉口含宝玉,玉本也是石头雕琢而成。《石头记》故事的由来还是源自那块大石觉得自己补天无望,自怨自叹,想要去红尘中经历一番的念头而来。这块大石有灵性,知道自己“无材”,埋怨自己,哀叹不已,也有粗蠢的一面,执意要去红尘中经历,哪怕有人劝说也不听。石头的态度其实对应的是作者曹雪芹的态度。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道:“曹雪芹实生于荣华,终于零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

《红楼梦》书名变迁的历史背景

《红楼梦》在流传过程中,书名经历了多次变化。在古代,一个人可以拥有多个名字,作品也是如此。《红楼梦》开始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红学圈子内流布的,一经扩散,就得到了热捧。《甲戌本石头记》的楔子里提到,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名《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至脂砚斋甲戌钞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从楔子里可以看出,不同的书名反映了不同的创作阶段和创作思路。而凡例的作者只考虑了行文的需要,把最重要的三个《红楼梦》题名放在了一线,把较为次要的《金陵十二钗》则放在了二线。从《脂砚斋甲戌本石头记》题名序列上的变化,可以看出,凡例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脂砚斋。脂砚斋凡例的前半部分是从楔子里钞来的,在钞的时候,便把自己的题名换了位置。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后出的各脂本以及程高本才把凡例删去了。

作者对《红楼梦》命名为《石头记》的意图

作者曹雪芹将《红楼梦》命名为《石头记》,有着深刻的用意。首先,石头象征着作者自身的经历和性格。正如书中那块被女娲遗弃的石头,曹雪芹生于荣华富贵之家,最终却经历了家族的衰落和自己的潦倒,他的半生经历与石头的命运相似。石头虽有灵性,但也有粗蠢的一面,这或许是曹雪芹的自谦之语。其次,石头的故事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虚幻。石头在红尘中经历了一番繁华,最终又回到原点,这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再者,石头也代表了一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尽管石头被遗弃,但它依然渴望经历和表达,这与作者在困境中坚持创作、抒发情感的决心相呼应。此外,石头还可能象征着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石头未经雕琢时平凡无奇,但经过磨砺和发现,也能展现出独特的价值,这暗示着作者希望通过作品展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红学界对《红楼梦》叫《石头记》的解读

红学界对于《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有着多种解读。一方面,认为石头的经历是整个故事的起源和线索,通过石头的视角展现了贾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另一方面,石头象征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理念,石头的自怨自叹、执意入世以及最终的回归,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命运的无奈。还有观点认为,石头的形象寓意着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既有灵性和追求,又有粗蠢和固执。同时,石头也可能代表着一种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思和挑战,它的命运不受控制,却又充满了渴望和挣扎。

《红楼梦》与《石头记》在文学内涵上的联系

《红楼梦》与《石头记》在文学内涵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故事的起源来看,石头是整个故事的开端,它的经历和记录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石头的命运与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相互交织,共同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无常。在哲理意蕴方面,石头象征着真与假、自然与人工、有情与无情、富贵与贫贱等多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引发读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入思考。从艺术功能上讲,石头的存在为小说增添了神秘色彩和奇幻元素,使故事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石头也成为了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通过石头的视角和经历,作者传达了对社会、人性、命运等诸多问题的看法和感悟。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