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会长牙结石:牙结石形成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简介

时间:2024-10-17 09:59:31阅读:

牙结石形成的原因

牙结石是指正在钙化或已经钙化的菌斑及软垢,沉积在牙齿或修复体表面上。其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口腔卫生习惯不良:如果不能做到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食物残渣就容易在口腔内残留。这些食物残渣会与口腔中的细菌混合,形成牙菌斑。牙菌斑是一种粘性物质,它附着在牙齿表面,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逐渐矿化形成牙结石。例如,有些人刷牙不认真,只是简单地刷几下,或者刷牙时间过短,都无法有效清除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增加了牙结石形成的风险。

饮食习惯不佳

偏爱粘性和高糖食物:粘性食物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难以清洁。高糖食物则为口腔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促进细菌繁殖,增加牙菌斑的形成。例如糖果、糕点等,食用后如果不及时清洁口腔,很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引发牙结石。

缺乏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维生素对口腔健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可能影响口腔组织的健康。粗纤维食物能够通过咀嚼刺激唾液分泌,同时起到清洁牙齿表面的作用。如果饮食中缺乏这类食物,就不利于牙齿的清洁,增加牙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个体生理因素

唾液成分与流速:唾液中含有钙、磷等矿物质,当唾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时,会促使无机盐沉淀于牙齿表面上。此外,如果唾液的流速较慢,对牙齿的清洁和冲刷作用减弱,也容易导致牙结石的形成。比如,一些老年人由于唾液腺功能退化,唾液分泌减少,牙结石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牙齿形态与排列:牙齿畸形或排列不齐会使牙齿清洁变得困难,为细菌和污垢提供了藏身之处,让牙结石有积累的空间。例如,拥挤的牙齿之间容易残留食物残渣,不易被牙刷清洁到,从而增加了牙结石形成的几率。

细菌作用:口腔内的细菌会分解食物残渣和口腔内的物质,使唾液的酸碱值升高而呈碱性,造成唾液中的蛋白质分解,放出钙盐,沉淀于牙齿表面上。而且细菌还会以牙菌斑为核心,不断吸附更多的细菌和矿物质,逐渐形成牙结石。

牙结石的产生机制

牙结石的产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存在一些被广泛认可的观点:

矿化核心的形成:矿化核心是牙结石形成的关键起始点。一般认为,食物残渣、口内菌斑形成的有机基质可作为矿化核心,然后唾液、组织液以及食物中的钙、磷物质会沉积在这个核心之上。也有观点认为细菌和细胞间物质可能是核心物质。在牙结石形成的最初阶段,可以看见一些很小的结晶体在细菌间的基质中形成,并与细菌的外表面平行。然后,细菌间的基质以及细菌自身逐渐被矿化直至完全被矿化。

菌斑的先导作用:牙石的形成总是以菌斑的形成为先导。菌斑为矿物质的沉积提供了有机基质,它就像一个“温床”,吸引着唾液中的矿物质沉积。当菌斑在牙齿表面形成并逐渐积累后,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质就会在菌斑上沉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矿物质不断堆积并逐渐钙化,最终形成牙结石。

与口腔环境的相互作用

唾液因素:除了前面提到的唾液中的矿物质沉积作用外,唾液的酸碱度、浓度等也会影响牙结石的形成。例如,唾液酸碱度的变化可能影响矿物质的溶解度,当酸碱度适宜矿物质沉淀时,牙结石更容易形成。唾液浓度越大,其中的矿物质含量相对较高,也越易沉淀形成牙结石。

口腔黏膜运动:口腔黏膜运动不到的牙齿表面更容易沉积牙结石。这是因为这些部位的食物残渣和细菌不容易被口腔的自然清洁机制(如舌头的运动、颊部肌肉的活动等)清除,从而为牙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何预防牙结石

预防牙结石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正确刷牙: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至关重要,如巴氏刷牙法。这种刷牙方法能够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牙龈沟内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每天早晚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刷牙时要确保每个牙齿的表面都能得到清洁,包括牙齿的外侧、内侧和咬合面。电动牙刷在清洁效果上可能优于手动牙刷,它可以通过高频振动更有效地去除牙菌斑,但使用时也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技巧。

使用牙线和漱口水:刷牙只能清洁到牙齿表面约60%的区域,而牙线可以清洁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能有效减少牙菌斑的滋生。漱口水也能起到辅助清洁口腔的作用,它可以深入口腔各个角落,抑制细菌生长。但要注意,漱口水不能替代刷牙和使用牙线,而且不建议长期频繁使用含有酒精的漱口水,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注意饮食调节

均衡饮食:合理营养,粗细搭配。多吃富有维生素的粗纤维食物,如蔬菜(芹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梨等)和全谷物。这些食物在咀嚼过程中能够刺激唾液分泌,唾液中的酶可以帮助清洁口腔,同时粗纤维还能起到机械清洁牙齿的作用。少吃甜食及粘性很强的食物,如糖果、糯米制品等,这些食物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不易清洁,为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提供条件。

控制饮食频率:尽量避免频繁进食,减少口腔内食物残渣的残留机会。如果经常吃零食,口腔内就会不断有食物残渣,增加了细菌滋生和牙结石形成的风险。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

口腔健康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如早期的牙结石、龋齿等。在检查过程中,医生还可以根据个人口腔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口腔卫生建议。

洗牙:每年进行1 - 2次全口洁牙是预防牙结石的重要措施。洗牙能够彻底清除牙齿表面和牙龈上方的牙结石,洗牙后通常还会进行抛光处理,使牙齿表面变得光滑,这样牙菌斑就难以附着,减缓牙结石再次形成的速度。对于已经患有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病情增加洗牙的频率,如半年甚至3个月洗一次牙。

去除牙结石的方法

洗牙

超声洗牙:这是目前常用的洗牙方法。洗牙过程中,超声波产生的高频、高能振动可以把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渍、菌斑等污渍击碎,然后通过仪器产生的水雾把碎石、菌斑冲刷下来,从而有效地清洁牙齿。超声洗牙在去除牙结石的同时,还能预防牙周疾病。一般健康成年人需要每半年到1年洗一次牙,牙周病患者可能需要半年左右,甚至3个月洗一次牙,以确保牙周健康。

龈下刮治:如果牙结石存在于牙龈深部牙周袋内,单纯的洗牙可能无法彻底清除,就需要进行龈下刮治。龈下刮治是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结石和菌斑,同时去除牙根表面感染的病变组织,来达到除净牙结石的目的。

避免使用不科学的“土方法”

用手抠牙结石:这是非常不科学且危险的做法。牙结石与牙齿和牙龈紧密相连,用手抠可能会撕裂牙龈,导致牙龈出血、感染,还可能损伤牙齿表面。而且用手也很难将牙结石彻底清除干净。

食醋洗牙法:食醋是酸性的,虽然理论上可能对牙结石有一定的溶解作用,但在溶解牙结石的同时,也会伤害牙齿,破坏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久而久之,会使牙齿变得非常敏感,所以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

白矾刷牙法:在刷牙时加入白矾来增大牙刷与牙齿间的摩擦力以去除牙结石也是不可取的。这种方法在去除牙结石的同时会对牙齿造成伤害,损害牙齿健康。

牙结石与口腔健康的关系

牙结石与口腔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牙结石对口腔健康的危害

引发牙龈炎症:牙结石表面覆盖着大量菌斑,这些菌斑中的细菌及其毒素会刺激牙龈,引起牙龈发炎。临床上表现为牙龈出血、肿胀、溢脓等症状。长期的牙龈炎症如果得不到治疗,会逐渐发展为牙周炎。

导致口臭:牙结石上的细菌和食物残渣会产生异味,导致口气不清新,产生口臭问题。这不仅影响个人的社交形象,还可能是口腔健康恶化的一个信号。

造成牙周组织破坏:牙结石是牙周病发展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随着牙结石的不断堆积,它会压迫牙龈,使牙龈逐渐退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严重情况下,牙齿可能会脱落。根据调查表明,牙结石的量与牙周炎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保持口腔健康对预防牙结石的重要性

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助于减少牙结石形成:通过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口腔清洁措施,可以有效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减少牙结石形成的物质基础。当口腔内的细菌数量得到控制,口腔环境保持清洁时,牙结石形成的速度会减慢,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牙结石的形成。

预防口腔疾病可降低牙结石危害:及时治疗龋齿、牙龈炎等口腔疾病,能够维持口腔组织的健康状态。例如,治疗牙龈炎可以消除牙龈炎症,减少牙龈出血,使牙龈恢复健康,从而降低牙结石对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损害。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