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什么志(人为什么要立大志?)

时间:2024-08-05 10:54:52阅读:

小的时候,很多人在一起,大人们会问小孩子,将来要做什么?有的会说,做老师,做医生,做科学家,做飞行员等等。一个孩子说出来的话往往就是自己真正向往的。长大后也许做着与最初的愿望相差甚远的工作,也许还在坚持着自己的一些兴趣,但大多谈不上是“志”那到底什么才可以称为“志”,人又为什么要立志呢?今天的我们真的还需要有远大的志向吗?

1、“志”给心以力量。

《论语》中孔子讲:“吾十五志于学。”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我们现在的孩子到四、五岁时,就进入学校开始学习。父母,老师也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但是要了解孔子的学跟我们的学是不一样的。孔子志于学,是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学问,献给真理。用《论语》中的话讲,就是君子学以致其道之学。事实上,孔子的一生也是这么去做的。孔子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人生境遇,但无论遭遇怎样的人生苦难,他始终没有偏离过为追寻道,追求真理的“学”

前面《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中也讲到孔子自幼家境贫寒,他可算是从一个放羊娃成长起来的圣人。他为何能做到这一点,这跟他的“志“是紧密不可分的。正因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志向,而能忍受世间的种种考验,使每一种困境都能成为自己成长的食粮。西方哲学家尼采说过:“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我们还记得武汉疫情吗?当许多人都想从武汉逃离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许多医护人员在生死面前选择了逆行。

在做同一件事时,有人考虑的是自己所能获取的利益,但也同样有人是为了践行自己的志向。志本义为意念、心意,引申为意向、意愿,又引申表示愿意做、决心做,再由意向引申指目标。志是由士和心组成的。是心之所向,所谓立志,可以理解为心找一个方向。心有了方向,心就有了力量。带着内心的力量对准方向去做事,自然会不一样。

2、不立志,事难成。

“志”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人内在的发动机。一辆车的好坏,很多时候,就是由这辆车的发动机决定的。人可以根据车子发动机的优劣来判断车子的好坏,很多人也可以根据一个孩子的志向,来预测他未来的人生。郦波教授说,一个人立志实际上就是以一种方式打开自己的精神空间。在我看来,立志犹如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安装了一台发动机,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取能量。有了这样一台发动机,我们足以应对任何外在的境遇。前提是,你的发动机质量必须好。

明朝时期有两个在今天非常出名的人:一个是王阳明,另一个是唐伯虎。这两个人的相同点是都在人生中遭遇过重大的挫折。王阳明经历过贬官,坐牢,被追杀等等,而唐伯虎则被剥夺了科举资格,又遭遇宁王之乱。但是他们却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王阳明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完人,唐伯虎则是流连花街柳巷,游戏人间。为何阳明先生可以翻盘。这和他从小立下的志在圣贤的“志”是密不可分的。

3、大志不离于心。

子路是个急性人,孔子话音刚落,他就抢先发言。子路志在“千乘之国”,他凭自己的才能可以把这个国家治理得绰绰有余。即使有外族侵略,内有饥荒。也能转危为安。使得国家富强。老百姓懂得礼义。冉有志在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公西华,则委婉曲致,他志在为一个小相,参加“宗庙之会同”显得那样平易谦和。彬彬有礼。曾皙所说的与前面三个人不同,他既不讲从政、治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化了一个场面:“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的表达了曾皙的理想。显得那么高雅宁静、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儿狂放不羁。但却引起了孔子的无限赞叹。孔子说:吾与点也。明确地表示了他的理想倾向。

这里的孔子为什么最赞同的是看起来最没有作为的曾皙的志向。其实依然说明:志是属于心的。行有所为,身有所劳,无非是心有所安。比如今天很多人立下让公司上市,实现财富自由,成为亿万富翁等等的志向,只要你以正当的途径来实现,孔子都不会反对。孔子虽不反对,却不认为这是真正的大志。真正的大志向,首先是调服自心。好比阳明先生说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今天太多的志向多停留在外部的建功立业,却无法做到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再由内而外。

4、“志”可以治“郁”

最近在抖音上也看到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视频,一个孩子说:“奶奶,我长大以后,要做医生。”奶奶很高兴,开心地说:“当医生好啊,社会地位高啊。”爷爷高兴地说:“嗯,待遇也不错。”妈妈忙着自己手里的活,面带喜悦地说:“除了工资,还有其他收入呐。”爸爸也很开心地说:“更重要的是,以后找女朋友也方便啊。”大家围绕这个话题又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

过了许久,父亲又问孩子:”告诉爸爸,你长大以后,为什么要做医生啊?“。

孩子回答:“不是说,医生是治病救人的吗?”这下,大家都楞了。

孩子的一颗心是纯洁的。他想的是医生的职守,是一种内心所需,而大人们想的是医生所带来的利益。可能我们心里都曾住过这样一个孩子,可是不知在何时。纯洁的孩子不见了。我们的志向几乎被磨平了,只剩下些被冠名为“现实”的小九九。也看不到自身内在精神空间的萎缩。

曾几何时,我们的物质水平是非常低下的。那时候,人们的志向也很明确,改变自己的物质生活境遇,让家人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几十年过去了,似乎这些志向似乎都实现了。可能当物质逐渐丰富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身边抑郁的人却越来越多了,情感出现问题的也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应当还是因为“心”没有方向,没有力量。好比一个人坚持长跑,可以锻炼身体,而践行自己的志向则可以提升自己的“心”的力量。强大的内心首先要有“志”,“志”才是真正医治抑郁的对症良药。

想想看,今天的我们真的不需要“立志”吗?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