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要计划(为什么还是要做计划?)

时间:2024-08-05 10:55:12阅读:

有句口头禅“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实是制定出来的计划常常失效,十次计划里倒有九次半对不上。

为什么还是要做计划呢?

做计划,简言之,是基于现有情况对未来状况的预期。既然是预期,计划有变是“命中注定”的,没变化的计划反而极不正常。

通常,做计划的过程分两个动作。

第一个动作是对历史条件和现有资源的综合分析。包括对历史的抽象、总结和建模,以及对现状的分析。比如,对之前完成工作的实效进行分析计算,对目前具有的条件对比历史条件,评估出可行的效率。

第二个动作是对未来的预估和预期。基于历史数据和现状评估之后,在保持条件可控范围内,对未来实际发生的一种“投注”

为什么计划总会失效呢?

从两个步骤来看,在第一个动作中,历史好比地图,有抽象和总结必定会损失部分信息和数据,总结的过程就注定无法考虑所有因素,只能尽可能而不能绝对。所以,第一个动作,在构建历史和现有状况分析时,模型可能不准确。

在第二个动作中,对未来分析的模型中,大多数套用了历史模型,考虑了变量修正。真正的实际情况不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过去不存在的,不代表未来不存在。过去发生的,不代表未来一定会发生。

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人的波动性。人是有情绪的,很多事情不考虑人性,很可能会谬以千里。

所以,如果从点到点的精度来评估,计划大概率是会失效的。

为什么还是要做计划?

首先,跟着感觉走,可能会走到沟里。心理学已经证明,有很多稍不留神就落入的心理陷进。认清现实需要摘掉有色眼镜理性分析,不然,很可能是“我们看到的真实世界,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个真实世界”即使天才和最优秀的人,也是有盲区的。

其次,做计划并没错,只是所有条件都需要加上一个概率。好比“抛开剂量不谈,而谈毒性是耍流氓”,综合条件时,不考虑每种条件的发生概率,就是在“赌运气”复杂一些,还要考虑各种条件之间关系的概率。

再次,做计划并不是点到点的拟合,而是波动范围的可控。例如,我们要盖住一个洞,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精确测量洞的大小,凭感觉,只要选择一个大于洞的材料盖住就好。不同人有不同安全边际,选择的材料大小也不一样。但目的是相同的。

最后,计划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理论上讲,计划制定出的那一刻,未来已来,已经在验证了。变化是计划的属性,设置计划修正的周期,设置波动范围的预警,是对计划天然属性的要求。计划不是算命,而更应该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

所以,计划还是要做。对计划不能期待不变,变化才是计划的别名。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