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会心虚(何为心虚?为何心虚?)

时间:2024-07-24 22:56:30阅读:

“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有心虚的时候,然而我们却鲜少去探索心虚是什么。或许我们也曾经想过为什么心虚。”

心虚,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每个人几乎都经历过心虚的时候。心虚的时候,我们感到浑身不自在,感到自己中气无力,感到自己轻飘飘的。有的人心虚,眼神就失了魂,不敢对视,只会盯着地板。有的人心虚,则身抖脚颤,故作一副镇定模样。有的人心虚,则言不由衷,畏畏缩缩。心虚的人,和平常里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心虚,则神经变得敏锐起来,一点微小声音即可炸毛而起。

心虚,是一种暂时的状态。人不会一直心虚下去,因为意识接管人的工作时间很有局限。当我们卧榻而眠时,我们的潜意识从被压抑的精神深处得以释放,在无意识语法的组织下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梦境,在梦境中肆意编织着一个又一个幻想。而心虚,是我们主动去体验到的一种感受,一种精神活动,根本依旧隶属于意识体验,而非无意识运作。要维系意识,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专注和一定的心理资源。而心虚这个状态耗能庞大,所以难以维系。又因为心虚是一种应激的反应。所以心虚存在着一种启动的诱因。

心虚是被诱导,被启动而来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下,人会感觉“没有什么信心”,但是这不只是单纯地缺乏信心。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如果画出一条线段来,最右边的是自信,中间便是没有自信,最左侧则是心虚。心虚更多的有“假扮自信而没有把握”的意义领域在里面。

既然心虚是一种状态,那么这种状态具体是怎样的?这种状态如何发生,又如何影响到个体的日常行为?心虚的状态,是应激而来的。这个刺激物并非一定要是具体的实在物质,甚至于必须是某件事。这个刺激物只需要符合符号体系结构中的某种规则即可。也就是说,心虚是因自身不符合当前的符号架构而产生的“异化”心虚是“异化”导致的。这种“异化”,并不只是个体对自身的“异化”,也可以是他者对个体的“异化”,但是更多时候是大他者对个体的“异化”

我们感到的心虚,往往是我们身上的某事某物与另一件事物产生错位,产生不匹配而导致的。如“名不符实”,如“德不配位”,如“言行不一”,如“夸下海口”,又如撒谎,欺瞒,造谣,仗势凌人,不懂装懂,自吹自擂等等行径,尽皆会让我们容易产生心虚。这种心虚往往也是由内在和外在的不相符合而引发。如果这两种事物能够恰到好处地进行匹配,则我们不会有这种心虚之感。就比如,我们和朋友约了5点共进晚餐。然后我们两个人都在5点左右抵达了目的地,相谈甚欢,因为时间而产生的心虚感便不会产生。相反,如果朋友先抵达目的地,而我们迟到了,我们一边熟练地安慰朋友“在路上”,“马上到”,一边体验到一种异样的感觉。尤其是当我们到达目的地之时,这种“不好意思”,“抱歉”的感觉会因为社会交往规则而化为一种淡淡的“心虚”因为我们的“迟到”,尤其是面见客户或者老板时的迟到,是“违背了社会的共同--道德基准的。”也就是,我们是“错了的”

这种“我错了”的感觉,混合着我们的自尊自爱的自我本能交织在我们心里,因为这一件事而主动应对刺激。假如我们实际上是因为自身的拖沓导致出门较晚,而我们却告知对方是路上堵车,或是编造其他的借口。那么我们所体验到是更为直接的不匹配以及心虚。相信诸位心友阅读至此,大致对“虚什么”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就是“理”这个“理”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道德”,“--”,“规章体系”

心虚的虚,是虚无的虚,说话时言之凿凿,但是心中却没有半点东西,言之无物。心虚的虚,是虚掩的虚,如同门扉虚掩,似关非关,似开非开,担心下一刻就被外力打开,又无力去将之关紧。心虚的虚,是虚伪的虚,如果是真的,便无需为之提着一口气,如果是假的,那么便落落大方公之于众即可,然而虚伪偏偏就是要“以假乱真”而真的假不了,假的再怎么伪装,也必然是假的。心虚的虚,是虚幻的虚,心虚的状态下人们总想着侥幸蒙混过去,然而世人不傻,这种越描越黑,“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行径如同幻雾,阳光一照,便“灰飞烟灭”至于为什么不是虚弱的虚,因为心虚的人为了掩饰心虚,有时反而会卖力地表演,大着嗓门,拍着胸脯,这看起来可不像没有力量。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