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会信教(人类的信仰从何而来?)

时间:2024-06-21 10:53:50阅读:

在蒂姆·伯顿执导的电影《大鱼》中,主人公有这样一句哲理性台词:“谈论宗教是一种无礼的行为,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冒犯谁。”

无论相信与否,必须承认,没有其他哪种概念能激发同样高涨的热情,以至于提起宗教似乎总是非常危险。

那么,是否真的有必要明确指出我们所探讨的是哪个神?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想法,但归根结底,它们是相似的。

“库尔特·哥德尔描述的形而上学的神与一神教的神非常相似。”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克里斯多夫·本茨穆勒指出。

不过,一神教和多神教的区别并不大。甚至有部分无神宗教也具有相似性,“那些不考虑‘神’的宗教信条,比如‘业’,它们的作用和神是相同的”,丹麦奥胡斯大学人类学家本杰明·格兰特·普利茨基指出。中国哲学中的“道”也是如此,它可以被解释为“路”或者“至高无上”

这一不可思议的概念统一了所有宗教,甚至超越了宗教本身。它的成功源自多方面因素,令人意外。

人类学表明,神明无疑是所有信仰他的社会的盟友。神经学指出,信仰激活大量的神经网络,能刺激整个大脑。心理学则认为,信仰非常独特,是人的意识中最震撼且最具进化力和传播力的。

正是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多学科背景下,本茨穆勒开始了他的研究:完美实体的概念并非来自想象,而是源于思维结构。在被形式化之前,“信仰”就已经存在,这完全合乎逻辑。

自此,对神明的讨论不再意味着否定或接受信仰,而是承认一种特殊的关系,证实一个人和一种观点的共存——后者的优势在整个共存关系存续期间永远存在。

乌尔城邦遗址。

然而,人类并非等到大型社会形成之后才有了信仰。坟墓、祭品、壁画都是某种具有象征意义或说神秘色彩的神灵的体现。早在30万年前,它们就存在于人类的血脉中,甚至比智人出现的时间还要早。

最早的祭祀场所可能出现于农业诞生以前。每逢祭祀,方圆数百千米内的教徒都会聚集于此。

“人们一直都有参与和超自然现象有关的活动。”本杰明·格兰特·普利茨基证实。正是由于人会本能地将自己投射到他人的位置,为所有行为寻找意义,这种灵性才会出现。

“对每个无法得到解释的现象,比如天气,人们会想象出一个相关的神明。面对亲朋好友的离世,人们则会幻想出一个死后的世界。”约瑟夫·亨里奇阐述道。

2016年,在融合系统发生学和信仰人类学的基础上,一项针对33个--采集者族群的研究得出结论,宗教的原型可能是泛灵论,即万物有灵。

接下来出现的可能是冥界信仰、萨满教、祖先崇拜,最后则是神。目前已知最早用于供奉神明的场所是土耳其的哥贝克力石阵,该遗迹有大约1.2万年的历史。

2016年发表的一项全球性研究解释了其中的原因。神明越是被视为无所不知、执掌天罚的形象,信徒们就越是会帮助教友,即便后者的住所与自己相隔甚远且双方根本不认识。若非如此,神明或许会做出可怕的判决。神明的力量越大,这种关系就越稳固。

在不同规模的社会中,以一位带有教化色彩的神祇为信仰的社会所占的比例。

恶魔或许也能扮演“保护者”的角色:2019年的一项全球研究表明,在流行病肆虐的地区,人们更会相信“邪恶之眼”或魔鬼的存在,这种信仰促使他们做出限制病原体传播的行为。

因此,信仰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甚至能令其信徒的社会更加繁荣……。

最近,研究人员利用神经成像技术观察了宗教狂热效应,发现人的大脑结构能促进信仰的繁荣。

“并没有专门负责信仰的脑区,”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主任安德鲁·纽伯格解释道,“相反,当一个人想到神明时,他动用的是日常使用的大脑网络。但这种动用的强度似乎更高或是流程很独特,从而产生某些特殊的神秘物质正在生成的印象。”

因此,当信徒祈祷时,大脑中负责信仰的区域被激活,比如前额叶皮质,仿佛他正在与另一个人交谈。此外,信仰还会产生生理方面的影响,“有些影响似乎确实对健康有益”,美国西北大学神经心理学家乔丹·格拉夫曼认为。他于今年年初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

上述神经神学研究旨在说明祈祷能有效减轻痛苦,其表现为负责感知的额叶与顶叶活动减少。但是,即便人们没有进行任何宗教行为,信仰仍然可以在不知不觉间发挥作用。

因此,信仰通过减少与负面想法有关的前扣带皮层的动用次数,减轻人们在面对自身错误时的焦虑。它会在信徒略感紧张时发挥认知安慰作用。信仰还能通过影响时间表征来提高人的自控力:在得到未来能获得更高报酬的承诺后,有信仰的人比无信仰的人更倾向于放弃当下的满足。

最后,信仰自身也会得到强化。

美国2018年的一项研究以19名--徒为对象,指出在领圣餐的时候,奖赏神经网络将被激活。这一网络在人吸食毒品或者发生性行为时也会被激活,它鼓励人们不断重复相同的行为。

当然,大脑的这些神奇功能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启动,比如冥想和催眠可以减轻身体的痛苦。

信仰能在全世界获得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概念的内在力量。

和基因一样,模因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它们在复制的过程中会经历突变,概念结构从而发生些许变化。有害的变化会降低传播率,有益的变化则会提高成功率。因此,进化的动力会逐渐选择那些最为有效的模因,它们最易传播且尽可能保持最适合的状态。

那么,再往后呢?“接下来就是观点和社会的战争:基于自然选择,‘我的神优于你的’。”苏珊·布拉克摩尔回答道。模因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比如宙斯变成了朱庇特,也可能与它的变体共存,比如--和--,甚至还有可能彻底消失,比如北欧众神的悲惨命运。和凡人一样,“神明”也会为生存而战。只有最富魅力的神祇才能继续在人的意识中处于支配地位。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