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福寿螺为什么不能吃?福寿螺不能吃的原因

时间:2024-09-26 09:57:45阅读:

福寿螺不能吃的原因

福寿螺不能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寄生虫多且难以杀灭:福寿螺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品,但它通常不能吃,因为其体内寄生虫相较于田螺更多。常见的寄生虫类型包括管圆线虫、棘颚口线虫、卷棘口吸虫等,每只福寿螺内可含广州管圆线幼虫3000条~6000条。福寿螺螺壳坚硬、厚实,螺口有硬的角质盖子,其内部的螺旋形构造不利于热量传导,且个头较大,不易烧透,导致寄生虫不容易完全被杀死。若人体食用,上述寄生虫会在体内不断繁殖,易引起寄生虫感染。

加热不彻底易感染:福寿螺的特点导致加热不彻底,容易感染寄生虫。福寿螺螺壳坚硬、厚实,汤汁很难进入螺肉,内部构造不利于热量传导,肉质较老,煮的时间太长会影响口感,这造成餐馆更倾向于少烧一会儿。而且有些餐馆会忽略生熟分开,在处理食材的过程中,倘若不能做到生熟分开,共用的刀具、案板、容器等都可能让寄生虫污染凉菜或熟食。

对人体危害大:食用未煮熟的福寿螺,极易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等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增加患有脑膜炎的风险,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发热、颈部僵硬、头痛等异常症状。

福寿螺的危害

福寿螺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捕食本地物种:福寿螺是肉食性的,会大量捕食当地的鱼、蚌、蜗牛等物种,甚至鱼类的鳃和鳞,严重影响本地物种的数量,破坏生态平衡和食物链。

竞争本地物种:福寿螺与本地物种在觅食和栖息地方面存在竞争。由于福寿螺数量庞大,很容易压倒本地物种,挤占资源,危害生存。

污染水体:福寿螺通过排泄和挥发,会向水体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氮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或缺氧,对水生生物产生危害。

破坏水生植被:福寿螺是植食性的,会大量啃食水生植物如莼、藻类等,造成水体植被稀少,无法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食物和遮蔽。

生物积累:福寿螺体内会积累一定量的重金属如铬、镉等,当其被其他生物食用后,这些重金属也会进入食物链,最终威胁人类健康,造成生物积累。

对农作物的危害

影响水稻产量:在水稻生育期福寿螺会啃食水稻的秧苗、幼苗等,导致苗小株少、有效穗减少,从而影响粮食的产量。部分地区因为福寿螺影响而导致秧苗不足,缺秧率达20%以上,平均每亩减产5%-10%,受害特别严重的稻田减产达30%-50%。

破坏蔬菜生长:福寿螺食性非常杂,喜欢啃食植物的叶片等。部分地区水生农作物比如莲藕等受福寿螺啃食影响,茎叶枯黄萎蔫,受害特别严重的减产率可达50%以上。

威胁人体健康

寄生虫感染:福寿螺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寄主,比如卷棘口吸虫、管圆线虫等病的中间宿主。如果烹饪方法不当,生食或未熟透食用,可能会导致寄生虫感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携带毒素:福寿螺自身带有大量的寄生虫,可达6000多种,粉红的卵块有毒,如与皮肤接触,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毒害作用,也是血吸虫病的重要中间寄主。

食用福寿螺的风险

食用福寿螺存在较大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寄生虫污染风险:福寿螺食用风险主要来自寄生虫污染,一只福寿螺中可含寄生虫达3000-6000条,而因螺肉较厚,加热不容易杀死其中的寄生虫。若烹饪方法不当,生食或未熟透食用,可能会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感染,导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活动受限、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瘫痪、死亡。

重金属及污染物风险:从不同受污水体中取得的福寿螺,还有重金属及污染物等其他潜在风险。

福寿螺的寄生虫问题

福寿螺体内携带大量寄生虫,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的危害:当人食用未经煮熟的或生的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福寿螺时,其幼虫会钻入肠壁,进入血管,经血循环至身体各个器官,甚至多数直达脑部。感染者一般会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发热、颈僵硬、面瘫、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失明、瘫痪、痴呆,甚至死亡。

寄生虫数量众多:一只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可多达6000条,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广州管圆线虫。

福寿螺与食品安全

福寿螺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易被冒充销售:商贩大量收购野捕福寿螺冒充田螺销售,尽管多地疾控中心警告,建议避免食用福寿螺,但市场需求依旧存在。

监管与辨别困难:执法人员以农贸市场等地为重点场所,仔细检查售卖的田螺外壳、肉色等特征,并查看商贩的进货出货票据、台账,确保田螺的进货源头、销售流向可追溯。但福寿螺与田螺在外观上有明显差异,如福寿螺螺口较大,椎尾短平,有特殊唇须和触角,且卵呈粉红色块状,而田螺则螺口小,椎尾尖长,无唇须,辨别存在一定难度。

食用风险高:福寿螺自身携带大量寄生虫,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螺肉,极易感染管圆线虫进而引发疾病。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