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突然吐血一般为什么病?突然吐血的常见病因

时间:2024-09-19 09:58:22阅读:

突然吐血的常见病因

突然吐血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症状,其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消化系统疾病:这是突然吐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当溃疡侵蚀到血管时就可能导致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见于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和胃底的静脉迂曲扩张,容易破裂出血。胃炎,如急性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等,胃黏膜受损可引起出血。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等,肿瘤组织侵犯血管也会导致吐血。

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突然吐血。比如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出血症状,包括吐血。

其他原因:剧烈呕吐导致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也会引起突然吐血。此外,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伤胃黏膜,导致出血。

哪些疾病会导致突然吐血

能够导致突然吐血的疾病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上消化道疾病:

食道癌:肿瘤组织侵犯血管可引发吐血。

糜烂性食管炎:炎症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出血。

贲门撕裂:多由剧烈呕吐或咳嗽引起。

胃溃疡、胃癌:溃疡面或肿瘤组织破损出血。

慢性胃炎,如糜烂性胃炎和出血性胃炎:胃黏膜炎症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可能伴有食管静脉和胃底静脉曲张,也会引起大量呕血。

其他疾病:

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的疾病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肺出血:肺部疾病导致血液进入呼吸道,被咳出或吞咽后呕出。

突然吐血与重大疾病的关联

突然吐血可能与一些重大疾病密切相关。例如,胃癌患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肿瘤组织可能侵犯血管,导致突然吐血。肝硬化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往往提示病情较为严重,可能已经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此外,胰腺癌、急性肝衰竭等严重疾病也可能引起吐血,这些情况都需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突然吐血的紧急处理方法

突然吐血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让患者保持冷静,避免紧张和焦虑,以免加重出血。

患者应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尽量减少腹腔压力避免大咯血,暂时不要饮食。

不要让患者将呕出的血咽回去,防止血液误入呼吸道造成窒息。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先晶体后胶体。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指南推荐采用限制性输血,即血红蛋白 70g/L 时输血,目标为血红蛋白 70~90g/L。在积极补液的前提下可适当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药物治疗:如抑酸药,目前临床常选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制剂,推荐静脉应用大剂量埃索美拉唑(80mg 静脉推注+8mg/h 速度持续输注 72 小时,可降低再出血率,而且大剂量静脉埃索美拉唑滴注及后续口服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增加不良事件;对于低危患者,可采用常规剂量 PPI 静脉输注,每天 2 次,如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或兰索拉唑等。止血药物暂不推荐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对没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避免滥用此类药物。生长抑制素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药物之一。首剂量 250μg 静脉推注,继以 250μg/h 静脉泵入,疗程 5 天;对于高危患者,选择 500μg/h 持续静脉泵入或静脉滴注;对难以控制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根据病情重复 250μg/h 冲击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最多可达 3 次。

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根据病情 8~24 小时放气 1 次,拔管时机应在血止后 24 小时,一般先放气观察 24 小时,若仍无出血即可拔管。

对于大量呕血或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的患者,在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后需紧急转往有消化专科的医院进一步诊治(内镜下治疗、动脉栓塞、外科手术治疗等)。

突然吐血后的就医检查项目

突然吐血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

胃镜检查:胃镜是诊断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方法。通过胃镜,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情况,如出血点、溃疡等。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以判断患者的失血情况和是否需要输血;凝血功能检查,如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有助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影像学检查:如 B 超、CT 等,可帮助了解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的情况,排查出血原因。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切取患者的组织,在显微镜下做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癌变或其他病变。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