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台风为什么叫台风?台风名称的由来

时间:2024-09-25 10:00:05阅读:

台风名称的由来

台风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观点:

从发音来说,“台风”一词来源于我国南方,有三种说法。一是广东话“大风”发音[toi fung],被外国商人、航海家学了去,之后流传甚广,其中就包括从海路、陆路传到了中国北方,最后进入普通话词汇,成了“台风”。二是闽南语“风筛”发音接近[fung tai],于是成了“风台”,最后成了“台风”。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用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Typhoon“泰丰”来给穿过台湾海峡的大风命名,后来“泰丰”演变成了“台风”。

气象出版社长、编审王存忠在《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一文中曰:台风在古代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改称“台风”,不过那时候是对寒潮大风和其他所有大风的统称。

台风命名的历史和原因

台风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历史以来多有记载,但给台风起名字只是近两百年的事情。

十九世纪初,加勒比海岛屿居民根据飓风发生的圣历时间命名飓风,这是最早给台风起名字的记载。据记载,1825年7月26日的飓风就被命名为“圣大安娜”,1876年的某个飓风被命名为“圣费里佩”。

19世纪末,一位澳大利亚预报员用他讨厌的政客的名字为台风命名,借此公开奚落这位政客。到了二十世纪中期,1941年美国兰登书屋出版了一本畅销书《风暴》,书中的主角是一个袭击美国的风暴,在小说里取名叫“玛丽亚”。由于小说畅销,用女孩子名给风暴命名的做法在流行起来。1947年美国首先确定了以英文字母(除Q, U, X, Y, Z)为字头的少女名给大西洋飓风命名。名字分4组共84个,按组序和字母顺序循环使用。这是世界上最早为台风进行的系统命名。以后由于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起,命名表中就变成一半男性一半女性的名字,命名表也由4组变成了6组。

中国给台风命名的历史。从1959年开始,我国采用年代加序号的方法为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热带气旋进行系统编号。该方法要求,凡东经180°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出现的中心平均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按照它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如1960年出现的第一个达到编号标准的热带气旋,其编号就是6001,第二个为6002,依此类推。1962年出现的热带气旋则被顺序编成6201、6202… …1989年1月1日起,我国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对热带气旋新划分的等级规定,对编号标准进行了调整。热带气旋从达到热带风暴强度(8~9级)时开始对其编号,其方法仍然是年代加序号的办法。如1990年出现的第一个达到编号标准的热带风暴,其编号就是9001号热带风暴,如果这个热带风暴进一步加强达到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的标准,就叫9001号强热带风暴,再进一步加强达到台风标准(风力12级或以上),就叫9001号台风。如果热带风暴没能达到台风标准就消亡了,则该风暴只有热带风暴编号而无台风编号,下一个台风将使用下一个热带风暴的编号,则该年度台风编号将出现不连续的跳序现象,这种编号方法一直使用到1999年底。2001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台风命名表。

台风称呼的起源和演变

台风的名字在过去数十年里,历经了两个阶段的演变。

1947年起,美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仿照北大西洋飓风的名字,也以人名给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命名,但仅在该台风警报中心非正式地使用。此时,东亚各国和地区还是以台风编号来称呼台风。比如在我国,5612就代表1956年第12号台风。

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自2000年1月起,西北太平洋与南海生成的台风将启用一套新的命名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国家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按顺序组成命名表,循环使用。

不同国家对台风的称呼及原因

世界上不同地区对台风的称呼各不相同。

在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东部统称为 “飓风”。

在孟加拉湾叫“风暴”。

在菲律宾则称之为“碧瑶风”。

在澳洲叫作“畏来风”。

在墨西哥人则称之为“鞭打”。

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热带气旋被成为typhoon,也就是我们习惯上称的“台风”。

台风命名规则的形成过程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届会议,决定成立研究协调小组,来组织西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命名方法是:分别由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各提供10个热带气旋名字,新的热带气旋名字一共有140个,将从2000年1月1日开始启用。会后,台风研究协调小组积极开展工作,经过多次讨论,又于1998年8月在北京专门召开会议,讨论热带气旋命名问题。热带气旋的亚洲名字是由所有成员国家和地区共同来取的,因为各国的文化、语言、宗教信仰不同,对名字的含义、发音都很敏感。北京会议经过认真讨论,通过了命名方案,其中命名的原则是:

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

容易发音。

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

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

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

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

最终命名表方得以在1998年12月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第31届会议上顺利通过。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