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为什么小便是红色的尿?为什么小便是红色

时间:2024-09-25 09:59:41阅读:

为什么小便是红色

小便是红色,也就是尿液呈现红色,这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现象。导致小便红色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

小便红色的原因

生理性因素

饮食:食用了含有大量红色色素的食物,如红心火龙果、甜菜等,这些色素在体内未被完全代谢,会随尿液排出,导致尿液变红。

药物:某些药物的使用,如利福平、甲硝唑等,由于个人体质差异,可能会使尿液颜色发生改变,呈现红色。

病理性因素

泌尿系统疾病:肾脏、膀胱、尿道等部位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血尿。例如,肾脏局部粘膜受损、肾脏肿瘤、结石,膀胱发炎、膀胱癌、膀胱黏膜受损,尿道或膀胱颈病变等,都可能引起局部出血,红细胞进入尿液,使小便变红。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这是一种横纹肌细胞坏死之后的临床综合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肌无力,严重时会出现血尿,尿液颜色呈现茶浓色。

其他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由于全身出血倾向,常出现血尿。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传染病(如猩红热、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也可能导致血尿。此外,糖尿病、应激性创伤、某些毒素及药物的作用,以及生殖系统器官患疾、其他脏器患疾刺激或侵及临近尿路、恶性肿瘤转移至泌尿系统、泌尿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也可能引起血尿。

导致小便变红的疾病

肾脏疾病:如肾脏局部粘膜受损、肾脏肿瘤、结石、多囊肾、肾血管畸形(如动脉瘤、动静脉瘘、血管瘤、肾梗塞等)、肾盂输尿管粘膜静脉曲张、胡桃夹综合症等,都可能导致血尿。

膀胱疾病:膀胱发炎、膀胱癌、膀胱黏膜受损、膀胱结石、膀胱异物、膀胱原位癌或溃疡性膀胱肿瘤等,可引起膀胱出血,导致尿液变红。

尿道疾病:尿道或膀胱颈病变可导致排尿开始时尿内有血,以后逐渐转为清亮。

其他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传染病(如猩红热、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糖尿病、应激性创伤、某些毒素及药物的作用、生殖系统器官患疾(如精囊囊肿、精囊恶性肿瘤)、其他脏器患疾(如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急性和慢性盆腔炎)刺激或侵及临近尿路、恶性肿瘤转移至泌尿系统、泌尿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均可出现血尿。

小便红色与饮食的关系

饮食与小便红色密切相关。当摄入过多含红色素的食物,如红心火龙果、甜菜、紫萝卜等,或者服用某些特殊药物,如利福平、甲硝唑等,人体无法完全代谢这些色素或药物成分,它们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从而使尿液呈现红色。但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停止食用相关食物或停用药物后,尿液颜色会逐渐恢复正常。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排除了饮食和药物因素,小便仍然呈现红色,尤其是伴有疼痛、尿频、尿急等其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确定是否存在疾病。

小便红色的检查方法

当发现小便红色时,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来确定原因。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项目内容:尿常规检查内容丰富,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尿胆原、胆红素、亚硝酸盐、隐血、酮体及尿糖定性等。

尿色:正常尿液因尿色素而呈草黄色,其深浅随尿量改变。异常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变化。

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多数清晰透明,放置过久会轻度混浊。

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受饮食、药物和疾病类型影响。

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红细胞增多可能提示肾脏、尿路出血等;白细胞大量存在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小圆形上皮细胞增多可能与肾小球肾炎、肾小管病变有关。

管型:正常尿液仅含极微量白蛋白,无管型或偶见透明管型。出现管型可能反映肾脏单位情况。

蛋白质: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有限,病理性蛋白尿可见于多种肾脏疾病。

比重:尿液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影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尿糖定性:正常人尿内微量葡萄糖,定性试验为阴性,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等。

尿胆原:正常参考值为弱阳性,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疸、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疸。

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为阴性,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等导致的梗阻性黄疸和肝脏疾病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

亚硝酸盐:正常参考值为阴性,阳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酮体:正常参考值为阴性,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等多种情况。

隐血:正常参考值为阴性,阳性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等。

尿常规参考值:包括尿白细胞、亚硝酸盐、尿蛋白、葡萄糖、酮体、尿胆原、胆红素、pH值、比重、隐血、抗坏血酸、颜色、透明度、吞噬细胞、白细胞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蜡样管型等项目的标准值或正常现象。

尿常规的临床意义:

pH: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和肾脏调节功能,减低或增高均有相应的疾病提示。

比重:可参考尿液一般性状检验。

蛋白质:阳性提示多种肾小球疾病、摄入药物等。

葡萄糖:阳性见于糖尿病等。

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胆红素:阳性见于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

尿胆原:阳性见于溶血性或肝细胞性黄疸。

尿常规镜检注意点:

尿标本要新鲜,否则红细胞、白细胞等可能被破坏。

尿标本要清洁,女性要避免白带混入,如有大量多角形上皮细胞,可能已混进白带,应重检。

尿路感染者脓尿常呈间歇性,需多次检查。

使用抗菌药物后可能影响检查准确性。

正确收集尿常规标本:

留取晨尿:最为适宜,可避免饮食、饮水、运动等影响。

及时送检:留取的尿液标本应在1小时内送检,以免影响有形成分。

留取中段尿:避免尿道口炎症、白带等物污染。

12小时、24小时尿液留取:要按照规定时间留取,并记录总量,留取样本送检。

女性经期:一般不宜留取小便送检,以免造成血尿假象。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