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吃饱就犯困什么原因:吃饱犯困原因多样,包括激素、饮食和生活习惯等

时间:2024-10-29 10:53:00阅读:

吃饱就犯困的原因

吃饱就犯困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激素作用:

胆囊收缩素:人体小肠会分泌胆囊收缩素,它是一种饱足信号,会激活大脑中负责睡眠的区域,让人产生困倦感。尤其是在进食高脂肪食物后,胆囊收缩素的分泌会增加,睡意更浓。

食欲素:食欲素参与调节进食、睡眠和自主神经功能等,对“血糖稳态”有调节作用。进食量增加会使食欲素逐渐减少,食欲素水平低下时,人体容易产生困倦感。

胰岛素:血糖升高会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胰岛素会促进蛋白质合成,为色氨酸进入大脑“保驾护航”。色氨酸在脑内先形成5-羟色胺,可进一步形成褪黑素,这是一种睡眠激素,分泌增多时,人体就会产生睡意。

饮食因素:

吃大量精制碳水:像白米饭、面条、馒头等精制碳水化合物,食用后血糖上升速度很快,为控制血糖升高,胰岛素会大量分泌,使得血液中5-羟色氨酸浓度增加,褪黑素增加,人就容易困。

吃得太油腻:吃太多高脂肪食物会给肠道、肝脏带来较大压力,需要胆囊收缩素来兴奋胆汁分泌帮忙分解脂肪,胆囊收缩素水平提升会导致困意来袭。并且有研究表明,人会因为摄入大量脂肪而降低警觉性。

饭后犯困的生理机制

饭后犯困是一种生理现象,被称为“饭困”。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解释是激素的作用。早在1980年,就有研究指出,血液中胆囊收缩素浓度的提高会导致大鼠睡眠时间的延长。1997年,研究人员发现饭后2-3小时内,受试者血液中胆囊收缩素的浓度明显上升,睡意也明显加强。餐后犯困和大脑食欲素的水平也有关系,进食会引起身体血糖升高,同时抑制食欲素的分泌,而食欲素含量降低就会导致人体容易发生困倦。此外,胰岛素也和犯困密切相关,虽然胰岛素本身对睡眠没有直接作用,但可以通过影响血糖对睡眠产生间接影响。饭后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上升,胰岛素就会分泌出来帮助降低血糖,胰岛素还会促进蛋白质合成,使人体中的色氨酸含量增多,于是脑内就会形合成5-羟色胺,5-羟色胺可进一步形成褪黑素,从而让大脑产生睡意。

饮食与犯困的关系研究

饮食与犯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情绪性进食往往会带来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比如容易造成个体的过度肥胖、慢性疾病、焦虑症等。近年来,关于积极情绪对进食行为甚至饮食障碍影响的研究已有很多。此外,研究发现较大的进餐量似乎是餐后犯困的最主要因素。与摄入较少能量的午餐相比,摄入较高能量的话会加剧困倦感,并导致更大风险的驾驶障碍。

如何改善吃饱就犯困的状况

如果想改善吃饱就犯困的情况,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控制饮食:

控制饭量,每顿吃七八分饱,避免暴饮暴食。

饮食均衡,以粗粮、豆类、薯类代替部分精制谷物,增加绿叶蔬菜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等。

减少高脂肪、高碳水食物的摄入,如泡面披萨、炸鸡啤酒、蛋糕甜点、含糖饮料等高脂高糖的食物要少吃。

调整生活习惯:

饭后不要待在密闭空间,空气不流通可能会让人犯困,可以出门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饭后适量活动,不要马上坐下或躺着,可以过半个小时做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深蹲、骑行、靠墙静蹲等,让身体兴奋起来。

加强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助于通过调节身体健康程度,来改善整体睡眠质量,缓解疲劳。

适当喝些功能饮品,如在早、中午之间喝些咖啡、绿茶等提神醒脑的饮品,赶走瞌睡,保持大脑兴奋性,同时较少影响夜间睡眠。

条件允许时,可以小憩20~30分钟,对身体有益。

不同人群吃饱犯困的差异

不同人群吃饱犯困的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吃饱犯困”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与进食后的血糖水平、激素水平、神经调节机制变化有关。但对于一些特定人群,吃饱犯困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糖分无法被机体充分利用,从尿中排出,易引起体力减退、精神萎靡,吃饭时血糖升高,困意会加重。

贫血人群:贫血的人本身就容易疲惫、犯困,饭后困意会更明显。

患有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群:上呼吸道被堵塞,睡眠时呼吸会暂时停止,导致身体供氧不足,饭后容易出现发困、嗜睡等情况。

心血管疾病患者:饭后经常犯困,且伴随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适当休息后情况好转,可能存在心血管方面的问题。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