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会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是由于酶不足、遗传、环境

时间:2024-10-27 22:21:53阅读:

一、乳糖不耐受的原因

乳糖不耐受主要是由于消化道内的乳糖酶分泌不足或者活性较低,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奶中的乳糖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腹泻、腹胀、腹痛等 。这意味着当摄入含有乳糖的奶制品时,乳糖无法被正常分解吸收,从而导致了身体的不适反应。

在人体中,乳糖必须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有效利用,而这个水解过程是由乳糖酶 - 根皮苷水解酶(简称“乳糖酶”)催化的。如果乳糖酶缺乏,肠道中乳糖的吸收就会减少,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会被肠道细菌分解,产生气体,进而引发腹胀、腹泻等症状 。

不同的人群对乳糖的耐受能力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与多种因素有关。从种族方面来看,例如中国汉族成人约75% - 100%有乳糖不耐受情况,这表明乳糖不耐受与种族因素存在关联 。从年龄角度来说,多数亚洲人特别是东亚人群,随着年龄增长,乳糖酶的活性会自然下降,这也是导致乳糖不耐受的一个因素 。

二、人体产生乳糖不耐受的机制

乳糖酶由LCT基因编码,该基因可能发生突变,其中一些突变与乳糖不耐症有关。在西方人群中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C/T - 13910,其特征是13910位有一个胞嘧啶(C)或一个胸腺嘧啶(T),C/C形式与乳糖酶的非持久性有关,而突变体C/T或T/T则表达乳糖酶的持久性;另一种是G/A - 22108,其特征是22108位有一个鸟嘌呤 (G) 或一个腺嘌呤 (A),G/G与乳糖酶的非持久性有关,而突变体G/A或A/A则表达乳糖酶的持久性 。

当小肠不能产生足够的乳糖酶来消化乳糖时,就会发生乳糖不耐受症。正常情况下,乳糖酶会将奶中的糖分转化为两种单糖,即葡萄糖和半乳糖,这两种单糖会经肠膜吸收进入血液中。但如果乳糖酶缺乏,乳糖就不能被正常分解,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肠道后,肠道细菌会对其进行发酵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这些气体在肠道内积聚,就会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同时,乳糖在肠道内还会改变肠道的渗透压,导致肠道内水分增多,引起腹泻症状 。

三、乳糖不耐受的生理因素

生理上,乳糖不耐受主要是因为乳糖酶活性不足。乳糖酶在人体消化乳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后,在乳糖酶的作用下,乳糖被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从而被人体吸收利用。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的乳糖酶活性会逐渐下降。例如,多数亚洲人尤其是东亚人群,这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乳糖酶活性下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理现象。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存在乳糖不耐受,可能会影响其对乳制品的消化吸收,导致体重不增加等情况;而对于成人,进食含乳糖的食品后,会出现腹胀、腹痛、水样泻、胃肠胀气、恶心、肠鸣音活跃(腹鸣)等症状,通常在进食乳糖后30分钟至2小时即便意强烈。严重腹泻还可能使得食物过快地从肠道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

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会被结肠内的肠道细菌发酵。肠道细菌将乳糖分解,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气体(氢气、二氧化碳等)和有机酸(乳酸等)。气体的产生会导致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而有机酸的产生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肠道的酸碱平衡和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加重不适症状。

四、导致乳糖不耐受的遗传因素

乳糖不耐受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从种族的发病率差异可以看出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种族人群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例如,我国汉族成人乳糖不耐受的比例约为75% - 100%,而这种种族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

乳糖酶由LCT基因编码,该基因的多态性与乳糖不耐受有关。如前面提到的C/T - 13910和G/A - 22108等基因位点的突变形式与乳糖酶的持久性或非持久性表达相关。如果个体遗传了导致乳糖酶非持久性表达的基因形式,就更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这种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乳糖酶的初始水平以及其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从而影响对乳糖的消化能力。在家族中,如果父母存在乳糖不耐受,其子女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概率也相对较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遗传因素在乳糖不耐受发生中的重要性。

五、环境对乳糖不耐受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乳糖不耐受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现代社会,西式饮食文化的传播使得牛奶和乳制品成为许多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对于一些原本随着年龄增长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可能具有潜在乳糖不耐受倾向的人群来说,这种饮食结构的改变增加了他们摄入乳糖的量。例如,传统亚洲饮食中乳制品的摄入量相对较少,但随着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乳制品在亚洲人的饮食中的比例逐渐增加。

当人们摄入更多的乳糖时,即使他们原本的乳糖不耐受症状可能比较轻微或者尚未表现出来,也更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此外,生活方式也可能对乳糖不耐受产生影响。比如,一些人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的改变,而肠道菌群在乳糖的发酵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会影响乳糖的消化吸收过程,加重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同时,生活中的压力、饮食习惯(如饮食的规律性、食物的搭配等)等因素也可能间接影响肠道的消化功能,进而与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出现或加重相关。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