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感作为每个人都会有的安保信号,提醒我们做更多积极的事情。经常出现的孤独感则是由成长不完全造成的,一起来看看成长中的哪些原因会让我们如此害怕寂寞吧。
一、成长不完全。
孤独感会在肉体的分离和情感的隔绝下产生,外界环境的改变也是引发个体孤独感的原因之一。从成长三柱的角度来看,成长过程中会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形象、处事性格和关系互动模式,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孤独感的出现。
1。自我形象。
每个人都是有孤独感的,只不过是处理方法不同。经常倍感孤独的人,是无法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的人,与他人相处自然就会出现问题。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形象出现了问题,将会引起这样的问题。
陷入孤独的奇怪信念。
原生家庭中的重要他人会给我们灌输一些思想,这些思想在我们六岁之前以潜意识的形式进入我们的脑海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其中一些不利于社会生活和活动的思想会形成限制性信念,比如恋爱中有些人总是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苦情者,潜意识之下造就更多的分离场景,上演着事与愿违的桥段。情人节明明说好的要一起过,前一天却说不一定能准时出席。这种不稳定因素便会使两人产生孤独感,自己得不到幸福的限制性信念在脑海作怪。
情绪低落容易陷入孤独状态。
情感上的隔绝会使人产生丧失的感觉,进而产生了孤独感。心情低落的人也会降低人际交往的频率和强度,产生的复合情绪又会引起孤独感。孤独感又会直接或间接造成焦虑、失眠、哀伤等情绪上的问题。同样的,意志遭受挫折的时候,也会造成情绪低落。
2 。DISC性格遗传因素。
3、关系互动~继承而来的行为模式。
关系互动是外界和自我的互动模式,包括个体如何看待外界变化,对待丧失采取怎样的情感。经常孤独的人也可能是因为自己采取了这样稳定的关系互动模式。它主要是在儿时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慢慢形成的。父母的互动模式会传递给孩子,同时,父母的互动模式也会影响孩子的处事性格和自我形象,让孩子形成相对稳定的互动模式。有时候是潜意识的,个体根本意识不到。爱对NLP学员姜洲在“重塑印记”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多次死不悔改的行为模式是自己从潜意识里提取出来的母亲的行为模式。
二、幕后魔手~饮鸩止渴的推手。
长期的孤独源自于潜在的感觉,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给我们造成的悲痛经验会形成无数只幕后魔手,侵扰我们的生活,扰乱我们本该有的思路,造成我们不合时宜的行为。损害我们的价值感,让我们以为自己没有价值。破坏我们的归属感,让我们认为自己没有归宿。当外界环境变化,引起我们的失去感时,潜意识便开始挥动长期压抑着的幕后魔手,扼住我们的喉咙,迷失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