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叫官庄(“官庄”的由来以及即墨叫“官庄”的村子)

时间:2024-08-17 11:00:56阅读:

“官庄”作为一个地名,极为常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叫“官庄”的乡镇共有9个,分别是山东省安丘市官庄镇、河北省黄骅市官庄乡、河北省内邱县官庄镇、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官庄镇、天津市蓟县官庄镇、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官庄镇、安徽省潜山县官庄镇、重庆市秀山县官庄镇、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官庄镇。

至于叫“官庄”的村子,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例如“东官庄”、“西官庄”、“南官庄”、“北官庄”、“大官庄”、“小官庄”、“王家官庄”、“李家官庄”,星罗棋布,难以数计。山东、山西、云南、安徽等21个省,都有“官庄”这个村名。在全国范围内出现这么多的“官庄”,并非偶然。在古代,“官”主要有“官吏”和“官府”两种解释。作为地名,“官庄”也主要有两种由来:。

一是因为村里出了大官,引以为豪,于是改名为“官庄”例如,山东汶上县城东有个“官庄”,据说因康熙年间出过一位“探花”而得名。这位“探花”叫董纳,康熙十一年出任两江总督。山东济宁兖州市新兖镇有个“小官庄”,据传此村有个叫邵河的,在北京做官,家中大置田园,因此村名邵官庄,后简为官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与别处官庄重名,更名为小官庄。江苏如皋市桃园镇有个“陈家官庄”,是因为陈家历代都有官宦而得名。

二是因为耕种的是官府的田地,于是得名“官庄”这种情况比较普遍。作为“官庄”,即官府管辖的庄田,唐以后历代都有设置,但名目不一,如宋代的屯田庄、公田庄,都是官庄。《宋史·职官志》:“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政会。”清代属内务府管辖的庄田称作“皇庄”,属各部、寺管辖的庄田称作“官庄”清代《吴振晨宁古塔纪略》载:“清康熙时,宁古塔将军编流人随旗下,设立官庄。庄设庄头一人,庄丁九人,责粮十二担,草三百束,猪一百斤,木炭一百斤,石灰三百斤,芦一百束。凡家中所有,皆为官物,衙门公费皆取于此。”

即墨叫“官庄”的村子也不少。据《即墨县地名志》记载:清朝末年,即墨县共有12个“官庄”村。分别为:仁化乡葛村社官庄、福海乡姜家庄社官庄、福海乡福海社官庄、东移乡龙泉社大官庄、东移乡龙泉社小官庄、西移风乡张柄社官庄、西移风乡古城社官庄、西移风乡古城社西官庄、西移风乡张官庄、里仁乡三官社王家官庄、孙家官庄、宋家官庄。

1、仁化乡葛村社官庄,即今龙山街道刘家官庄村。该村位于龙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大留村以南约2公里处。据传:明初,卢姓自云南迁来此地立村,因地处淮涉河东岸,称东溽村。后刘姓兄弟三人由云南黄岗岭五沙街大槐树底下迁居此地。之后,王、江、许等姓先后迁入。至清时,此村一卢姓人曾任道台,后将村名改称官庄。因居民多以编制筛子等竹器为副业,又称筛子官庄。清同治《即墨县志》标有官庄。1957年1月,后北葛、前北葛并入官庄,成立新合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后北葛、前北葛又分别单列为行政村,该村仍称官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村中刘姓户数居多,更名为刘家官庄。

2、福海乡姜家庄社官庄,即今通济街道潘家官庄村。该村位于通济街道办事处西南约5公里处。据传,明末,李、孙、董、何、潘等姓先后来此定居。或系因所种土地为官家所有,而称官庄。《即墨县乡土志》标作官庄。后因潘姓发展户口较多,改称潘家官庄。1957年3月,该村并入夏堤河,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成立夏堤河生产大队。1959年3月,单列为潘家官庄生产大队。1984年8月,恢复行政村,仍称潘家官庄。

3、福海乡福海社官庄,即今南泉中心社区朱家官庄村。该村位于南泉村北偏东部,与即青高速公路和青沙高速公路相邻。据传:明景泰时,朱姓自窑头迁来此地。清康熙时,因本村朱某任湖南罗田知县,改村名为朱家官庄。清同治版《即墨县志》标作官庄。

4、东移乡龙泉社大官庄,即今店集中心社区大官庄村。该村位于即墨城东北20公里处。有班车通即墨、青岛等地,阴历四、九逢集。明洪武时,解姓、娄姓相继来此开荒定居。因荒地是官家所有,故称官庄。至清顺治以后,已无解姓、娄姓居住,而李、于、卢等姓繁衍。自小官庄形成后,此村改称大官庄村。大官庄村由上街村、东街村、西街村三村组成,总称大官庄村。1961年1月,分为三个生产大队,1984年4月改为村,即官庄上街村、官庄东街村、官庄西街村。

5、东移乡龙泉社小官庄,即今店集中心社区北官庄村。该村位于大官庄西北1公里,村前靠东西王新公路,村东靠青威、乌威两条高速公路,村西距青烟国道4公里。据北官庄《潘氏族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潘氏由云南迁居大官庄北1公里处立村,起名为小官庄。清同治版《即墨县志》标有此名。1980年地名普查时改名为北官庄村。

6、西移风乡张柄社官庄,即今移风店镇官庄村。该村位于移风店西南4公里处。阴历一、六逢集。据传:金朝天会时,武将刘兴葬于此村附近,墓地有石碑、石人、石马。天德时,王姓迁此地立村,因邻近官家墓地,取村名官庄。清同治版《即墨县志》标有此名。

7、西移风乡古城社官庄,即今蓝村镇大官庄村。该村位于蓝村东偏北2.3公里,桃源河西岸。据《郭氏族谱》载:明永乐时,郭氏由海州东关迁居高密,先居大吕,再迁张鲁,后居官庄,复由官庄迁居即墨西乡前桑行,传至三世又迁至栾村以东安家,名村为官庄,小官庄形成后,改成大官庄。清同治版《即墨县志》标有官庄。

8、西移风乡古城社西官庄,即今蓝村镇小官庄村。该村位于蓝村东偏北2.3公里,桃源河东岸。据传:明嘉靖时,许姓迁至官庄东0.6公里,桃源河东岸立村,称小官庄。蓝烟铁路由村东经过。清同治版《即墨县志》标有官庄。

9、西移风乡张官庄村,今属刘家庄中心社区,位于刘家庄西南2.5公里处,603省道旁。据传:明嘉靖时,一张姓流浪汉曾栖身于此。人们戏称此人为张官,称其住处为张官庄。后刘姓来此地立村。因村后有一片白色岩石,拟取村名白石庄。但人们仍称之为张官庄。或云:张官庄是张家官庄的简称。清同治版《即墨县志》标有此名。

10、里仁乡三官社孙家官庄、宋家官庄,即今环秀街道孙家官庄村,现已拆迁改造。该村位于石棚水库拦河坝外。孙家官庄行政村辖孙家官庄、宋家官庄、小后杭三个自然村。据《孙氏族谱》载,自汉以来,孙氏即世居于此。自明天启时,村人孙绳武荣任五省军前监纪之后,村名改称孙家官庄。

宋家官庄在孙家官庄东0.3公里处。明天启时,山西巡抚宋统殷罢官后,在此地营建第宅定居,称宋家官庄。宋统殷是即墨普东中心社区范戈庄村人,生于明万历十年,少年时家贫但苦读不辍,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2甲39名进士。曾任户部郎中及淮安知府的宋统殷,于崇祯三年(1630),任山西巡抚。崇祯五年,遭权臣迫害,辞官回村。殁后安葬于宋家官庄村前。如今被合并于孙家官庄村。

11、里仁乡三官社王家官庄,即今环秀街道王家官庄村,现已拆迁改造。据传:明末,王姓迁至孙家官庄西0.3公里处立村,附庸邻村,称王家官庄。 1956年3月,王家官庄并入孙家官庄,成立光华第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成立孙家官庄生产大队。1961年3月,单列为王家官庄生产大队,1984年5月,恢复行政村,仍称王家官庄。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