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徕卡为什么贵(徕卡的贵,真的是因为“贵”而贵吗?)

时间:2023-10-06 07:36:32阅读:

不管你喜不喜欢摄影,相信你都一定会听过这个相机品牌的名字:徕卡。

贵,是大众对徕卡相机的最同一的评价。但那鲜红的可乐标背后的故事,却远不止这一个字。

在上一年上映《寒战2》中,低调的发哥真的很“低调”地在电影中,晒出自己的心头肉:徕卡相机,被观众誉为整场电影中最大的“彩蛋”

作为相机中的劳斯莱斯,徕卡的地位在这一百多年来,无人撼动。

不过动辄上万乃至数十万的售价,也确实不是一般消费者能够承受得起的。我相信也有不少人嗅出其中的奢侈品的味道。不过,在如此高的品牌溢价背后,其实是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

徕卡的诞生——当电影底片遇上相机。

19世纪初,当摄影术被发明之后,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摄影器材大多都又大又笨重,像下面这样。那时候摄影不仅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种体力活。而且拍摄的题材大多以个人肖像、合照为主。

但是对于徕卡之父奥斯卡。巴纳克来说,他可不买账,对于一个渴望记录窗外世界的他来说,看着这个庞然大物,萌生了改造的念头。

有的时候,相机的便携程度,基本上也决定了能够拍出作品多少。于是,他看上了细长、便于携带和安装的电影胶片。毕竟,电影也是一格格静止的图像连续播放而成的,用电影胶片做拍摄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巴纳克这一埋头,还真的做出来了。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台 真正意义的便携式相机诞生了。这也是徕卡的原型机。估计谁也没有想到,有着贵族血统的徕卡,还是那个年代很多相机的“爸爸”

口碑初成——作品是最好的代言。

而更出乎人意料的是,徕卡在当时那个年代既不是奢侈品,也不是会让人产生距离感的产品,它曾经是职业摄影师们最好的干活工具。

他们拍摄的照片犹如一面面社会的镜子,折射出社会现状,更能引起共鸣。也是从那时开始,徕卡这个名字就慢慢为世人所熟知。

从徕卡诞生到现在,已有无数摄影师用他们手中的徕卡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这也从另一方面更加提高了徕卡的知名度。例如下面这几张,都是用徕卡拍出来的传世之作。

1945 年,《胜利之吻》,美国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

1945 年,《胜利的旗帜》,摄影师叶甫盖尼·哈尔岱。

1960 年,《切格瓦拉》,古巴摄影师 Alberto Korda。

1969 年,《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摄影师尼尔·阿姆斯特朗。

徕卡之所贵——“贵”在坚持。

如果说,早期的良好口碑给徕卡的价格打好了提升的空间的话,那么十年如一日坚持高品质、低产量,才是徕卡“贵”的根本原因。物以稀为贵,这句话放在徕卡身上也是成立的。

与日系相机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形成鲜明对比的,当然就是始终坚持全手工或者半手工装配相机的徕卡了。MADE IN GERMANY 代表的是一种品质的保证。

此外,徕卡的每台相机都拥有一个独立编号,这个编号从第一台开始至今都是连续的,极具收藏价值。每一部相机机身还会有技师的签名,代表着对品质的承诺。

徕卡除了推出量产相机外,一些限量款的相机,也经常能够引起话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镀金款徕卡相机,限量 61 套,编号从 1949 到 2009,不贵,520,000 软妹币。

英伦品牌 Paul Smith x Leica X2 限量款相机,全球限量 1,500 台。

除此之外,还积极和时尚跨界合作。这款Hermes x Leica M9-P 爱马仕限量定制版,还配一个摄影包,一机一镜售价 15 万左右。

限量发行,从而制造稀缺,历来是老品牌创收最有效的一个方法。既能创收又能炒热话题,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们路人还是吃个瓜,默默围观一下就好了。

情怀不死——后徕卡时代。

但是,数码时代的到来,面对单反的高性价比,手机的便携性的冲击之下,各大相机老前辈们纷纷都面临着破产,或者被收购合并的命运。比如胶片时代的绝对寡头——柯达,最终在13年早些时候申请了破产保护,并转卖公司多处地产和多项专利。

与柯达境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徕卡却依旧保持着相当稳定的客源。尽管徕卡的产量和消费群体,与单反、消费级数码相机不是一个等级。

数字化的潮流不可抵挡,于是徕卡选择了和数码“握手”,但依然和数码保持着距离。这种“距离感”,也是徕卡的“贵”慢慢向高贵转变的一个小细节。

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徕卡的M Monochrom (typ 246) ,机身售价5万人民币。

乍一听,好像还不是很贵嘛,别急呢我还没说完:它只能拍黑白照片。对的你没听错,在这色彩斑斓,PS横行的时代,买一个只能拍黑白照片的相机,还要化上比一般相机多几倍的价格,听这架势就知道--满满。

当今的摄影界,单反仍让是当仁不让的大哥位置,而单反的小弟微单也不断在追赶大哥的步伐。唯独徕卡,不紧不慢,岁月静好。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

佳能是相机,尼康也是相机,只有徕卡永远是徕卡。

情怀,固然是一个高尚的词语。它代表着一种坚持、一种无条件的支持。但同时,情怀也是一种消耗品。一个品牌如果没有不断改革创新,那么徒有情怀的公司总有一天,顾客也会纷纷“粉转黑”

徕卡在时代潮流中,既不丢失传统的工匠精神,细心耕耘目标群体,产品也不过于老套以及让人感觉万年吃老本。正因如此,徕卡的贵,是昂贵、高贵,更是难得可贵。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