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瘦西湖为什么叫瘦西湖?瘦西湖名称的由来

时间:2024-09-22 17:21:49阅读:

瘦西湖名称的由来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 此外,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钱塘诗人汪沆来扬州参与红桥修禊,作《红桥秋禊词,同闵莲峰、王载扬、齐次风作》三首,其一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由此,瘦西湖之名正式进入大众传媒的视野。 可见,瘦西湖之名康熙初年已经出现。

瘦西湖得名的原因分析

瘦西湖得名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其主要分为 14 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 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代久远,湖中淤泥堆积,水道堵塞,众多盐商便一起出资清理淤泥,并在湖的东西岸建起许多亭台楼阁,使得湖上的风景格外优美秀丽。 其次,相传在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泥堆积,水道堵塞。因此众多盐商便一起出资清理淤泥,并在湖的东西岸建起许多亭台楼阁,这一来,湖上的风景便显得格外优美秀丽了。瘦西湖从乾隆御码头开始,沿湖过的景点是冶春、绿杨村、红园、西园曲水,经大虹桥、长堤春柳,至徐园、小金山、钓鱼台、莲性寺、白塔、凫庄、五亭桥等,再向北至蜀岗平山堂、观音山止。瘦西湖长宛如一幅一幅画卷,既有天然的景色,又有扬州独特风格的人造园林,是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远近闻名。 再者,乾隆元年(1736 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在诗人汪沆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一锅子”,是一个高消费的地方。他认为,与家乡的西湖相比,保障湖并没有西湖那么大,于是巧妙的以“瘦”结尾,这才有了“瘦西湖”这个名号。

关于瘦西湖名字的历史记载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书面文字记载,是清初著名文人吴绮的《扬州鼓吹词》。该书记载:“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可见,瘦西湖之名康熙初年已经出现。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钱塘诗人汪沆来扬州参与红桥修禊,作《红桥秋禊词,同闵莲峰、王载扬、齐次风作》三首,其一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由此,瘦西湖之名正式进入大众传媒的视野。 此外,“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清初吴绮 (1619~1694) 的《扬州鼓吹词序》,里面有一段记载“城北一水通平山塘,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瘦西湖”的名称在清初便已经有了。 乾隆元年(1736 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饱览了瘦西湖的美景后赋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名称的文化内涵

瘦西湖这一名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其名字的由来,与扬州城的地理风貌、历史变迁以及文人墨客的赞誉紧密相连。瘦西湖原名保障湖,地处扬州城西北郊,是隋唐时期由诸山之水汇合流入运河的一段水道。 瘦西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园林艺术传承了数百年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瘦西湖就是文人雅士流连忘返的地方。许多著名的文人如白居易、苏轼等,都曾在瘦西湖留下过诗文和足迹。他们的诗词作品,往往赋予了瘦西湖更多的文化内涵。 瘦西湖是著名的湖上园林,自然景观旖旎多姿,瘦西湖的景点比杭州西湖更为集中。其中小金山,桃花坞,钓鱼台,五亭桥,二十四桥,白塔等等,都是拍照留念打卡之处。

与瘦西湖名称相关的传说故事

伴隨着瘦西湖的形成、发展和帝王名人的巡游,衍生出许多有趣故事,如“瘦西湖名称由来”、“一夜造白塔”、“关帝显灵小金山”、“吉亮工徐园题字”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此外,关于瘦西湖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故事。 瘦西湖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遗产之一,也是白蛇传中的情节发生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