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为什么空腹血糖比餐后血糖高?空腹血糖比餐后血糖高的原因

时间:2024-09-24 14:27:42阅读:

空腹血糖比餐后血糖高的原因

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是指在黎明阶段,人体的升糖激素开始分泌增高,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此时,这些激素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增强,导致很多患者表现为空腹血糖高且比餐后血糖还高。这种情况通常在胰岛功能比较脆弱的人群,尤其是 1 型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

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

控制空腹血糖的通常是基础胰岛素,当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而餐后血糖是由餐时胰岛素所控制,如果基础胰岛素不够,但餐时胰岛素比较理想,就会出现空腹血糖比餐后血糖高的情况。

夜间低血糖导致的反射性高血糖

夜间胰岛素或口服药物剂量过多,可能导致夜间出现低血糖,早晨则会出现反射性高血糖。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通过加测夜间血糖水平进一步了解。

其他因素

患者夜间睡眠不佳、失眠、情绪波动时,也会导致空腹血糖比餐后血糖高。

晚餐进食过量含淀粉类高热量食物,也可能造成空腹血糖比餐后血糖高。

影响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因素

饮食因素

饮食的种类和摄入量对血糖有显著影响。例如,高糖、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会导致血糖升高。

晚餐如果摄入过多含淀粉类高热量食物,可能影响次日的空腹血糖。

运动因素

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但如果运动时间和强度不当,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药物因素

降糖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时间会影响血糖水平。例如,长效磺脲类药物、预混胰岛素以及中效、长效胰岛素的作用时间长,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影响空腹血糖。

睡眠因素

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都可能影响激素分泌,进而影响血糖。

情绪因素

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激素分泌失衡,引起血糖波动。

空腹血糖升高的机制

黎明现象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夜间入睡后,体内胰岛素持续分泌,血糖逐渐降低,到了凌晨 3 点,血糖降至谷底。此时,升血糖的激素开始从垂体、肾上腺等器官分泌,逐渐达到高峰,足以维持血糖正常。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降糖效果大打折扣,当黎明时(清晨 5~9 点),升血糖的激素占了上风,胰岛素就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导致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这就是黎明现象。

苏木杰效应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身体会启动保护机制,升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升高血糖,引起继发性高血糖。如果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这种效应可使清晨的空腹血糖随之升高。

餐后血糖的调节机制

正常调节

即使在没有糖尿病的人中,进食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会少量升高,这属于正常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正常人群的餐后血糖升高几乎不明显。因为进食后,身体会通过一系列机制来调节血糖,包括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以降低血糖水平。

异常调节

如果血糖水平上升幅度过高,则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餐后血糖升高是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密切相关。餐后血糖升高是我国 2 型糖尿病患者的显著特征,多项研究提示,在中国人群中,餐后血糖波动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紧密。

临床中空腹血糖高于餐后血糖的案例分析

研究发现

Monnier 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 HbA1c 越高空腹血糖贡献比例越大,HbA1c 越低则餐后血糖贡献比例越大。依此推论,基线 HbA1c 越高,则基础胰岛素效果应该更好。然而,4T 临床研究却发现第一年基线 HbA1c 高于 8.5%的患者,餐时胰岛素降糖效果反而显著优于基础胰岛素。

台中荣民总医院的许惠恒教授团队使用 CGMS 研究亚洲 2 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对整体高血糖的贡献率,研究发现在血糖控制良好的亚洲 2 型糖尿病患者中,餐后血糖对整体高血糖的贡献处于主导地位,而在血糖控制一般或较差的患者中,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的贡献率相当。

诊断价值

有研究选取 2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空腹血糖(FPG)、餐后 2h 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对糖尿病诊断的参考价值。

还有研究选取 2 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比较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差异,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确诊率高、操作简单便捷,临床价值肯定,但三种检测各有优劣势,应灵活使用,以互补不足。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