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为什么突然就细菌感染了: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等

时间:2024-09-04 10:23:50阅读:

细菌感染的常见原因

细菌感染是指致病菌或者条件致病菌侵入机体,甚至血循环当中产生毒素及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细菌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外源性感染:病原生物来自宿主体外的感染。例如患者、病原生物携带者、患病或携带致病菌的动物等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病原生物来自宿主体内的感染。正常菌群在人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人无害,但在一定条件下,原来在正常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可能成为致病菌。

人体免疫能力降低:当人体长期挑食偏食,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引起身体免疫力低下,从而造成细菌感染的状况。

机体防御屏障受损:皮肤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包括黏膜的完整性也受到破坏,局部有损伤,甚至是烧伤,都可以导致细菌从受损的地方侵入到机体而导致感染。如有基础病,如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肿瘤等,也会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

突然细菌感染的诱发因素

突然细菌感染通常由多种因素诱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细菌侵袭:外界细菌直接侵袭感染机体,细菌本身可能导致机体感染部位的病变,还可能因为细菌的大量繁殖并分泌相关的毒素或细菌侵入机体血液,进而导致其他部位的感染。此外,体内存在有一定量细菌,但这些细菌会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但若某个或某些细菌的量出现异常改变,就可能导致机体内细菌菌群的失调,进而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

自身免疫力低下:吹风受凉、熬夜劳累、患有肿瘤、免疫性疾病,或服用某些免疫抑制的药物,都可能导致自身免疫力的下降,进而比较容易诱发细菌感染。此外,熬夜劳累、饮酒抽烟等不良的生活作息习惯,也可能损害人体自身的免疫力,进而也容易导致细菌感染的发生。

环境因素: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劳累可降低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使细菌更易繁殖。大声说话过久、用力呼喊、剧烈咳嗽可引起急性喉炎。烟酒过度、长期接触粉尘刺激局部黏膜,可使其防御能力下降。

人体免疫力与细菌感染的关系

人体免疫力与细菌感染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免疫力减弱是感染发生的前提:免疫防御功能是细菌能否感染以及引起什么类型感染的重要前提。免疫力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人的一生中,它始终与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肿瘤以及机体的衰老过程相抗衡,免疫防御功能受损就会使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有利于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细菌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不同的免疫:病原菌侵入机体后,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物质的不同,机体对它们的免疫反应也就各有差异。宿主的天然防御功能对各种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防御作用;抗毒素免疫,许多病原菌的感染,主要是以外毒素致病,机体的免疫主要表现为抗毒素抗体中和外毒素的毒性作用;机体的抗菌免疫,病原菌感染可分为胞外菌感染和胞内菌感染两类,对胞外菌机体主要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细菌,对胞内菌感染的防御功能主要靠细胞免疫。

细菌感染与免疫相伴随:人类对结核杆菌的感染率很高,但发病率却较低,这表明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可获得一定的抗结核免疫力。抗结核免疫力的持久性,依赖于结核杆菌在机体内的存活,一旦体内结核杆菌消亡,抗结核免疫力也随之消失,这种免疫称为有菌免疫或传染性免疫。

细菌感染能提升机体免疫力:感染后是否一定患病,则取决于每个人的免疫力。免疫力低的人感染后,可能生病而成为病人;免疫力强的人,则人体可不受损害或损害很轻,不产生任何症状。隐性感染后,机体会产生抗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一次隐性感染或一次活疫苗接种就好比进行了一场军事演习,锻炼了机体免疫系统,增强了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

免疫也可成为细菌致病的帮凶:在结核杆菌感染时,细胞免疫与迟发型变态反应同时存在。首次感染虽然出现的炎症反应缓慢但溃疡深而不易愈合,说明机体尚未建立起抗结核免疫力;再次感染发生的炎症发应快,但溃疡浅而易愈合,细菌不扩散,说明机体对结核杆菌已具有一定的细胞免疫力,而溃疡迅速形成,则说明在产生免疫的同时有迟发型变态反应,表现出对机体有利又不利的一面;过量的结核杆菌进行再次感染,则引起剧烈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说明迟发型变态反应对机体不利的一面。人类的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严重而恶化的肺结核,相当于第三种情况。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就与链球菌引起的交叉免疫反应或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如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生活中易导致突然细菌感染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以下行为容易导致突然细菌感染:

医院内部感染:身体免疫力低下或者长时间住院的患者很容易会引起菌血症,导致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身体不适的症状,甚至会引起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伤口部位感染: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小磕小碰,如果出现了明显的伤口部位外伤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和消毒,很容易会引起伤口不会感染,导致伤口出现肿胀和化脓性病症。

肺炎感染:肺部感染对健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由于肺炎或者支气管炎,都可能会导致细菌残留在人体的呼吸道部位,如果没有彻底治疗还可能会引起继发性感染,导致患者出现身体免疫力低下,甚至会引起肺炎疾病反复发作。

卫生习惯不良: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导致细菌滋生。例如,没有勤洗手、勤洗澡,或者衣物更换不及时等。

饮食不当: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等,可能会导致机体内的营养物质缺乏,从而引起免疫力下降,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同时,如果饮食不洁,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也容易引发胃肠道细菌感染。

过度劳累:在日常生活中过度劳累,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长期熬夜:长期熬夜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引起上述症状。

环境变化对细菌感染的影响

环境变化对细菌感染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肠道菌群方面:每个人的肠道菌群都不一样,如同指纹一样独特。肠道菌群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幼年期的菌群建立、遗传、药物、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菌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功能。饮食在很大程度上可直接塑造肠道菌群,长期的饮食模式是肠道菌群组成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短期的饮食变化也可快速地改变菌群组成。生活方式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肠道菌群。缺乏运动,常吃宵夜或者饮食不规律,长期劳累和压力过大,这些不良的生活习因素已被证实不利于菌群的健康构成,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还有一些环境因素,比如家里是否养宠物,是否过度使用杀菌产品,也会对人体的肠道菌群产生影响。

物理因素方面:温度对细菌有显著影响。低温常用于保存菌种,但反复冻融对微生物不宜,各种细菌对低温的抵抗力亦不同。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至死作用,影响高温灭菌的因素包括细菌种类、发育时期、菌体浓度及细菌所处界质等。此外,还有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等多种灭菌方法,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灭菌对象。

化学因素方面:消毒剂和防腐剂对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包括使菌体蛋白变性沉淀、与菌体内的酶类结合影响细胞代谢或酶丧失活性、降低菌细胞的表面张力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菌体破裂溶解等。常用的消毒剂有酸类、碱类、醇类等,防腐剂则常用于生物制剂中防止杂菌生长。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