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苏轼被称为什么:苏轼的常见称号有东坡居士、子瞻、大苏、坡仙等,这些称号反映了他的文学成就、生活态度和人格魅力

时间:2024-11-10 07:35:05阅读:

苏轼的别称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小字同文。“和仲”中的“仲”,表示他在同父兄弟中排行第二,不过苏轼的兄长夭折,后人常把他视为苏洵的长子。他还有众多别称,这些别称反映了他不同的身份、经历和人们对他的不同情感与认知。

与家庭排行相关的别称

苏二:因为他是苏洵的次子,所以被称为苏二。

大苏:相对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而言,人们称三苏为老苏、大苏和小苏。

苏长公:苏轼与苏辙名满天下,为了区别二人,人们往往称苏轼为苏长公,称苏辙为苏少公。

与任职地相关的别称

苏杭州:他曾做过杭州通判、杭州知州,因此有此称呼。

苏徐州:做过徐州知州,便被称为苏徐州。

苏密州:由于做过密州知州,所以有苏密州这一称呼。

苏湖州:做过湖州知州,被称为苏湖州。

苏登州:做过登州知州,有苏登州的叫法。

苏扬州:曾做过扬州知州,被称为苏扬州。

苏定州:做过定州知州,被称为苏定州。

苏英州:做过英州知州,被称为苏英州。

苏黄州: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黄州,便有了苏黄州的称呼。

苏惠州: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被称为苏惠州。

苏儋州:被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即儋州)安置,所以有苏儋州的叫法。

苏眉州:虽未在眉州做官,但故乡在眉州,人们也用苏眉州称呼他。

与字号相关的别称

东坡居士:这是苏轼最为人所熟知的号。元丰二年(1079)被贬黄州后,元丰四年他在黄州东门外开垦了一片荒地,称之为东坡,便以东坡居士为号。这一号与白居易有关,白居易曾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该地为“东坡”,苏轼自号东坡,有学习白居易退则独善其身的意思。

东坡:是“东坡居士”的简称,人们常用此称呼苏轼,比如“苏东坡”这一称呼就源于此。

坡仙、坡翁、东坡老、东坡公、东坡道人、东坡老人等:这一系列雅号都是从东坡或者东坡居士延伸而来。称苏轼为仙,一是因为他天分极高,文字时露仙气;二是他性情个性像李白,年轻的时候还想出家当道士,所以被人觉得极像谪仙人李白,故而有这些称呼。

大坡、老坡:与他的第三子苏过有关,苏过有文才,很像苏轼,人们称苏轼为老坡、大坡,而称苏过为小坡。

铁冠道人:苏轼晚年被贬到海南儋州时,自号铁冠道人。

玉局老:宋哲宗驾崩后,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得以离开海南北归,后来被任命为提举成都玉局观(负责管理成都的玉局道观,这种提举官是挂名的,不用到本地赴任),此时他自号玉局老。

雪浪斋:苏轼元佑八年知定州(今天属于河北省),在定州得了一块奇石,名之为雪浪,他在定州的书房名之为雪浪斋,后来便以“雪浪斋”自号。

眉阳居士:因为他的老家是眉山,在山南或者水北称为阳,所以他自号眉阳居士,也可能眉阳就是眉山的别称。

无邪公:有诗歌中称苏轼为“无邪公”,这是比较罕见的号。

其他别称

仇池翁、仇仙:苏轼早年曾在凤翔府(今天宝鸡市凤翔县一带)为官,该地区曾属于古代的仇池国,他还著有《仇池笔记》,人们有时便以“仇池翁”“仇仙”称呼他。

黄冈翁:由于曾经贬居黄州,所以被称为黄冈翁。

海上道人:晚年贬居海南,便有此称。

毗陵先生:宋哲宗亲政至徽宗末年,苏轼一直作为被打击对象,喜爱追随他的人不敢直接称呼他,因他很喜欢毗陵(今常州),曾打算在那里买田养老,最后卒于常州,有人便以“毗陵先生”称呼他。

泉南老人、水东老人:这两个称呼不常见,可能是苏轼晚年被官方打击时人们用来指代他的称呼,泉南和水东应是他曾经待过地方的泉和水。

苏贤良:因苏轼曾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且成绩优等(北宋直到苏轼时,考入优等的不过两人而已),所以被称为苏贤良,虽然严格说贤良不算作官职。

苏副使:因为曾为黄州团练副使等,被称为苏副使。

苏太史:曾任著作郎,负责编史,所以被称为苏太史。

苏翰林:曾任翰林学士,被称为苏翰林。

苏内翰、苏内相:因曾任翰林学士承旨,此官又称内翰、内相,所以有这两个称呼。

苏礼部:曾为礼部尚书等,被称为苏礼部。

苏兵部:曾为兵部尚书等,不过这一称呼少用,因为兵部不如礼部更能显示苏轼文人的特征,宋代负责教育考试、选拔人才的主要是礼部,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和文化部。

九二郎:苏轼在家族同辈兄弟中或许排行九二,但苏洵有关苏氏家族的记载显示他们家族子弟数量可能没那么多,所以这个排行的说法后人常有疑问,但没有确切反证,姑且这么认为,或者其家族排行比较特别,九二可能不是指第九十二。

戒和尚:苏轼自称自己是戒和尚转世,还曾经就此作文。

老泉山人:苏东坡老家的祖坟旁有老翁泉,所以他自号老泉山人。

苏轼被赋予的称号

官方与文学地位相关的称号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苏轼的散文成就斐然,他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被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他的散文立意宏远、豪放不羁,流传至今的作品众多,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他继欧阳修之后成为北宋文学的领军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享有盛誉,一生中与之交友并且受到他指导的人众多,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苏轼的散文创作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宋四家之一:在书法方面,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合称为“宋四家”。苏轼的书法风格独特,他擅长行书和楷书,其书法作品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如《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仙:这一称号体现了人们对苏轼的崇敬与神化,将他比作仙人。苏轼的文学作品充满了超凡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才情,他的诗歌、词赋风格豪放、洒脱,如同仙人般不拘一格。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多次被贬谪却能豁达面对,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和文学才情使得人们赋予他“苏仙”这一称号,如同“坡仙”一样,都是对他在文学艺术和人格魅力上的一种高度赞誉。

基于作品风格和文学贡献的称号

词中豪放派代表:在词的创作领域,苏轼打破了传统的“词为艳科”的藩篱,他把词与诗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具有同等功用的文体,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和艺术价值。他的词风恢宏豪迈,开创了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其雄浑壮阔的气势、豪迈奔放的情感,展现了豪放词的独特魅力,为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派开辟了先路,在两宋词史上是一次重大转变,对后世词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东坡体”的创造者:苏轼的诗现存2700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诗歌由于具有独创性,在宋代时即被称为“东坡体”。他的诗作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人给予的赞誉性称号

德有邻室(苏轼在惠州归善县东江畔白鹤峰上筑室20间,把客厅和书房分别取名为德有邻堂和思无邪斋):这一称号与他在惠州的居住经历有关,从侧面反映了他在当地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影响。

思无邪斋:也是与他在惠州的住所命名相关的称号,体现了他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

人们对苏轼的称呼

亲近与尊敬性的称呼

东坡先生:这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尊敬的称呼。“东坡”是他的号,加上“先生”二字,更显敬重。无论是在文学研究、文化交流还是民间谈论中,这个称呼都广泛使用,表达了人们对苏轼学识、才华以及人格魅力的敬重。例如在一些文学讲座、书籍解读或者文化节目中,主持人或作者常常会用“东坡先生”来指代苏轼。

子瞻兄:在苏轼的朋友或与他关系亲近的人当中,可能会以他的字“子瞻”加上“兄”字来称呼他。这种称呼体现了一种亲近和尊重,在古代文人交往中较为常见。比如苏轼的好友黄庭坚、秦观等,可能在书信往来或者私下交谈中会如此称呼他。

地域关联的称呼

眉山公:由于苏轼的故乡是眉山,“眉山公”这个称呼体现了人们对他故乡的关联认知。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源所在,以故乡之名加上尊敬性的“公”字来称呼苏轼,表明人们对他与故乡关系的重视,也反映出他的故乡因为他而增添了文化底蕴。

苏眉州:与“眉山公”类似,以他的故乡眉州来称呼他,强调他与故乡的联系。这种称呼在当地百姓或者对他故乡有特别认知的人群中可能会使用。

基于身份或经历的称呼

苏翰林:因苏轼曾担任翰林学士这一身份,人们以官职来称呼他。翰林学士在古代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地位和政治影响力的职位,以“苏翰林”称呼他,既体现了他在官场中的身份地位,也反映了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才华,因为翰林学士往往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

苏使君:苏轼曾奉旨出使任徐州等地太守,他便常自称为使君,人们也就尊称他为“苏使君”。“使君”这一称呼在古代是对奉命出使官员的尊称,体现了他的外交身份和在当地的影响力。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称谓

文学革新者

苏轼在文学史上被视为文学革新者。在词的发展历程中,他是一位关键的变革者。在他之前,词多被视为艳科小道,内容和风格较为局限。苏轼却将诗的表现手法、意境和题材引入词中,大大拓宽了词的表现范围。例如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词不再仅仅局限于男女情爱和宴饮享乐。这种革新使得词的文学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从一种娱乐性的文体逐渐向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体裁转变,为后世词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在诗歌方面,他的诗作风格多样,内容丰富。他的诗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绘西湖的美景;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像“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表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在散文创作上,他的文章立意深刻,文笔流畅,如《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展现出高超的文学技巧。他的文学成就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性人物,对宋代文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传承与影响者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苏轼在文学史上扮演着传承者和影响者的角色。他继承了前代文学的优秀传统,如唐代诗歌的豪放风格、散文的叙事与抒情技巧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他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明清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对苏轼的作品进行模仿、学习和研究。他的词风影响了后世众多词人,如清代的纳兰性德就曾受苏轼豪放词风的影响;他的散文创作理念和手法也被后世散文家所借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苏轼常见的称号有哪些

东坡居士

这是苏轼最为著名的称号之一。“东坡居士”这一称号源于他被贬黄州时的经历。在黄州期间,他开垦东坡荒地,自号东坡居士。这个称号不仅体现了他在黄州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居士”原指不出家的佛教徒,后来文人雅士多以此自称,苏轼以“东坡居士”为号,展现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困境中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这一称号在后世广泛流传,人们常常以“苏东坡”来称呼他,甚至在很多文学作品、文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苏东坡”已经成为苏轼的代名词。例如在一些美食文化中,“东坡肉”就与他的这个称号相关,这道菜也成为了苏轼文化的一部分。

子瞻

苏轼的字“子瞻”也是常见的称呼。在古代,字是一种尊称,多用于平辈之间或者晚辈对长辈的称呼。苏轼的朋友、同僚以及他的学生可能会用“子瞻”来称呼他。比如他的好友黄庭坚在书信或者诗词唱和中可能就会称呼他为“子瞻”。在文学研究和历史记载中,当需要以较为正式或者传统的方式提及苏轼时,也会用到“子瞻”这个称呼。

大苏

在提及“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时,为了区分父子三人,苏轼常被称为“大苏”。这个称呼简洁明了地表明了他在家庭中的排行以及在“三苏”中的地位。在一些文学评论或者历史文化研究中,当讨论到北宋时期苏家父子的文学成就或者家族文化传承时,“大苏”这个称呼就会被频繁使用。例如在分析“三苏”的文学风格异同或者他们在北宋文坛的影响力时,“大苏”成为指代苏轼的一个特定称谓。

坡仙

“坡仙”这一称号体现了人们对苏轼的崇敬与神化。苏轼的文学才华和个人气质使人们将他与仙人相提并论。他的诗词充满了超凡的想象力和豁达的情怀,他的一生虽然仕途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洒脱的态度,这种境界如同仙人般超凡脱俗。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或者文学评论中,“坡仙”这一称呼常常出现,表达了对苏轼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的高度赞誉。例如在一些文人的唱和诗中,会有“追慕坡仙才情”之类的表述。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