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会想吐:想吐可能由多种疾病和因素引起,包括消化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肝胆系统疾病、泌尿系结石、早孕反应、中暑、晕动症等

时间:2024-10-16 10:10:02阅读:

一、想吐的原因

呕吐是身体预警系统的一种表现,能识别和排除可能危害的食物或气味。恶心与呕吐是因为大脑呕吐中枢受刺激而引起的,当身体的多个系统协同配合出现异常时,就可能产生想吐的感觉。比如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胆系统等出现问题,或者是心理因素、饮食不当、药物副作用等都可能导致这种感觉的产生。另外,像怀孕这种特殊的生理状态也会引起想吐的症状。

二、哪些疾病会导致想吐

(一)消化道系统疾病

这是最常见的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无论是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胃和食道的肿瘤,都会引起恶心呕吐,并且在夏秋季最常见的饮食不适导致的急性胃炎,还会伴有腹泻腹痛。急性胰腺炎患者呕吐之后,腹痛症状不会得到缓解,一般有进食油腻食物或者大量饮酒的病史。高位肠梗阻患者恶心呕吐明显,同时伴有多日无大便、也无排气,肚脐附近疼痛明显。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通过一些检查来确诊,例如急性胰腺炎可检查血淀粉酶,高位肠梗阻可做腹部平片。

(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一些脑部疾病会刺激呕吐中枢,比如脑膜炎、脑炎、偏头痛、创伤性脑出血等。当出现颅内压升高的情况,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出血等,会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其呕吐特点是喷射样呕吐,同时还可能伴有头痛、脑血管病史、外伤史等情况。

(三)肝胆系统疾病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囊结石、肝胆等器官的恶性肿瘤等疾病,在发生恶心呕吐时一般是急性病程或者慢性炎症急性发作,多伴有右上腹(右侧最后一根肋骨下面)的不适。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去查个肝胆彩超。

(四)其他疾病

泌尿系结石:当出现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导致尿路急性梗阻时候,会导致平滑肌剧烈收缩,引起腰部剧烈绞痛,疼痛会放射到尿道,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如果有上述症状,建议到医院做个泌尿系彩超明确诊断。

早孕反应:年轻女性如果有同房史和月经推迟,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要小心是早孕反应。可以通过早孕试纸或者到医院查血Hcg来确诊。

中暑:在户外活动,或者在憋闷的室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浑身乏力,那要小心中暑了。

晕动症:与晕车晕船晕机有关的晕动症也可能引起恶心呕吐。

三、心理因素与想吐的关系

(一)情绪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心理因素与想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急性压力下,人的生理机能会调整成“压力模式”,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新陈代谢加快,并且关闭暂不需要的系统,比如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当人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疲劳等高压情况下,这些不良情绪会通过大脑影响自主神经系统,使得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兴奋,并且压抑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的兴奋会使大量血液向肌肉集中,而消化系统主要受副交感神经调控,从而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有的学生一到考试就会紧张,出现呕吐的症状,就是因为紧张情绪影响了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二)心理疾病与呕吐的关联

心情低落时就恶心想吐,通常考虑为神经衰弱或者抑郁症导致,都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另外,莫名其妙心里难受想哭、想吐,可能是工作、生活压力大等非疾病因素所造成,也可能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等疾病因素有关系。神经性呕吐通常在焦虑、紧张等情绪波动时发生或加重,患者可以留意自己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呕吐频率和程度,以便判断两者之间的关联 。

四、饮食不当引起想吐的情况

(一)食物刺激

饮食不当是引起想吐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日常进食过少,或者经常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火锅等,则可能导致胃黏膜受到刺激,从而产生想吐的感觉。另外,一次饮食过多,或本身消化能力较差的患者易出现消化不良,饮食物无法及时消化,在胃中堆积、发酵,也会出现恶心的症状。还有,食物卫生条件不合格,或者食物过于油腻、对该食物过敏等都可能导致胃肠道受到刺激,进而引起恶心、呕吐,例如急性胃肠炎就常因这些因素导致,患者可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想吐等症状 。

(二)特殊情况

在餐后立即进行跑步、跳绳、打篮球等剧烈运动,会导致消化道不能正常蠕动,从而产生恶心想吐的表现。对于育龄期女性,如果出现进食后恶心、反胃等症状,并且伴有停经史,有可能是早孕反应导致,但这属于特殊的生理情况,与一般的饮食不当有所区别。

五、药物副作用导致想吐的分析

(一)常见药物类型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这是一类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的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是其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由于NSAIDs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导致胃肠道血供减少及黏膜损伤,从而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疼痛、胃肠道溃疡及出血等。常见的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双氯芬酸钠等都可能引起,其中,布洛芬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双氯芬酸钠、萘普生、吲哚美辛相似,吡罗昔康较高,阿司匹林最高。

抗精神病药物:常用于治疗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严重的精神病症状。此类药物除具有抗精神病作用外,亦有较强的不良反应。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物因可抑制胃肠蠕动、减少肠液分泌和降低血钾,易诱发恶心及呕吐。当患者出现恶心、胃灼热、进食数小时后呕吐食物、咽部有食物反流感时,提示胃排空延迟。

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硝基咪唑类是常见的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其中阿奇霉素引起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最高,可能机制是阿奇霉素可使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与胃肠道平滑肌上的胃动力受体结合,胃肠道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

抗肿瘤药物:若使用抗肿瘤药物过程中不给予呕吐预防用药,将有70% - 80%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反应。在使用抗肿瘤药物过程中,呕吐中枢接受来自身体不同部位如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和胃肠道的神经刺激,引起肠嗜铬细胞大量释放5 - 羟色胺,与胃肠道壁上的5 - 羟色胺受体结合,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呕吐。

胰高糖素样肽 - 1(GLP - 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利司那肽等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较常见,一般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耐受。利司那肽相比其他GLP - 1受体激动剂,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引起胃肠不良反应可能与GLP - 1作用于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相关,GLP - 1RA可与胃肠道的GLP - 1受体结合,抑制胃排空;GLP - 1RA通过激活中枢GLP - 1受体可加重厌食和(或)饱腹感,从而起到控制食欲和调节体重等作用。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亢进,抑制胃黏液分泌,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故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不良反应。不过每日10mg泼尼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远低于各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无需特殊用药,但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建议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或抑酸药(如奥美拉唑)。

(二)应对药物副作用的措施

预防措施

对于NSAIDs,要掌握使用适应证和剂量,疗程不可过长,避免两种或多种NSAIDs联用,对于老年、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及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要慎用。

对于抗精神病药物,要掌握使用适应证和剂量。

对于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尽量避免空腹用药,可加用山莨菪碱等药物,控制静脉输注速度,热敷或按摩腹部来预防恶心、呕吐。

对于抗肿瘤药物,根据不同的致吐风险采用不同的预防方案,如高度致吐风险化疗方案(如顺铂)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推荐的止吐方案包括5 - 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神经激肽 - 1受体拮抗剂、沙利度胺和奥氮平等药物;中度致吐风险方案(如阿柔比星)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采用5 - 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的标准二联方案;低致吐风险方案(如氟尿嘧啶)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使用单一止吐药物如地塞米松、5 - 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甲氧氯普胺或丙氯拉嗪预防呕吐。

对于GLP - 1受体激动剂,可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建议患者缓慢进食,避免因进食过快引起的过度饱胀,在选择GLP - 1RA时,可选择一种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小的药物(如利司那肽),并且此类药物不推荐用于伴有严重胃肠道疾病(如重度胃轻瘫、炎症性肠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

对于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使用时建议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或抑酸药(如奥美拉唑)。

治疗措施

若患者使用NSAIDs期间出现恶心、呕吐,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建议患者停药,若患者因为病情需要不能停用NSAIDs,可给予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和胃黏膜保护剂保护胃黏膜,以减轻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

由于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用药,因此在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后不宜立即停药,需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等处理。

对于抗菌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可给予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处理。

对于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呕吐,使用单一止吐药物如地塞米松、5 - 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甲氧氯普胺或丙氯拉嗪治疗呕吐。

对于GLP - 1受体激动剂不耐受者应停药并及时更改为其他降糖药物,对于严重呕吐患者可考虑给予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处理。

对于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胃肠不良反应,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和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处理。

热点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