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为什么今年这么热?今年气温升高的原因

时间:2024-09-17 22:20:37阅读:

今年气温升高的原因

今年气温升高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是区域高温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的高温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暖高压的共同影响。在暖高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空晴朗少云,不易成云致雨,同时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加热强烈。在高压系统异常强大且稳定维持条件下,极易形成持续性高温天气。

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极端高温发生的气候背景。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使得全球气温持续上升,这为极端高温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大环境。

厄尔尼诺事件的滞后性影响仍在持续。一般来讲,厄尔尼诺形成的次年,极端天气将会出现得更频繁。与2023年相比,2024年可能更热,极端天气出现次数或更多。

全球气候变化对今年气温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今年我国气温产生了显著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更为持续和深远。未来我国平均气温将继续升高,极端热浪更加频繁,强降水及其诱发的洪水增加,寒潮和霜冻事件将有所减少,但不意味着不会发生,积雪和河/湖冰减少、西部冰川退缩、西部多年冻土继续退化。

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强度趋强,同时复合型事件和并发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将增加,特别是热浪和干旱并发事件,以及由以风暴潮、海洋巨浪和潮汐洪水为主要特征的极端海平面事件和强降水叠加造成的复合型洪涝事件将更常见。

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持续增暖的气候会进一步相互作用,带来更加显著的影响。比如城市化与极端高温事件复合,将加剧城市热浪的严重性,给城市用电带来巨大挑战。城市化还会增加城市和下游地区平均降水和强降水以及由此产生的径流强度,带来城市内涝。对沿海城市,极端降雨/极端河流量与更频繁的极端海平面事件复合,将加大沿海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今年极端高温的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今年极端高温,有以下相关研究报告和发现:

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2023年是全球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我国平均气温亦创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新高。

长序列气候观测资料综合分析显示,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强度更强、持续时间延长。例如,2022年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干旱和2023年6月中下旬至7月华北地区的高温热浪,对农业生产、能源供应、人体健康等领域均造成显著影响。

伴随气温升高,大气中持水量增加,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也有所增强。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发生破纪录的特大暴雨,如“21·7”河南极端暴雨过程、“23·7”华北极端暴雨过程等,强降水及其引发的城市内涝和山洪滑坡等灾害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今年与往年气温对比分析

与往年相比,今年气温呈现出一些不同特点:

2023/2024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3℃,阶段性起伏大。全国36.7%的气象观测站达到暖冬标准,15%的气象观测站达到冷冬标准,均没有达到全国暖冬或冷冬的标准,整体来看为正常年份,但空间差异大,暖冬主要出现在华南、西南等地,而华北南部、黄淮、江淮一带多为冷冬。

我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1951年至2021年,我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为0.26℃/10年。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我国的最暖时期。2021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7℃,为1901年以来最高。

专家对今年炎热天气的解读

专家对今年炎热天气的解读如下:

大气环流形势,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是最主要的原因。从监测上看,今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偏大、强度偏强。在它的控制下,我国南方地区整体受下沉气流控制,天空晴朗少云。白天在日照辐射的影响下,近地面加热强烈,热空气滞留在地面,吹不走、散不出,因此出现较大范围的持续性高温天气。

全球气候变暖是北半球今年高温热浪事件频现的一大主要背景。6月以来,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大西洋高压带和伊朗高压,三大“高压巨头”碰头,且均阶段性增强,由此形成了大范围环球暖高压。在暖高压带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加之在大范围高压带作用下,空气干燥,不易形成云,也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进而造成了北半球多地出现持续高温热浪事件。

出现拉尼娜现象,海温会异常偏低,能够让“全球短暂降温”。但今年由于受到上述三大高压带异常偏强且“联手”的影响,加之全球变暖背景,再叠加拉尼娜现象的共同效应,极端性气候现象会变得更强,使得高温更加炎热,而非降温。

热点知识推荐